“感谢国家,感谢共产党,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战士。这枚纪念章承载着党和国家对老战士的关心、爱护和重视,收到纪念章我很高兴也很激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庆马上就要到来,我激动的期盼着这一刻,也衷心的祝愿伟大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9月20日一大早,有着73年党龄的老战士李法竹收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后,激动地热泪盈眶。
当日,笔者来到青岛市黄岛区,在李法竹居住的其二儿子李焕新家里,对李法竹及其家人进行了采访,听老人和其子女讲述那段封尘多年的峥嵘岁月,了解老人的“红色往事”和“红色传承”。
李法竹的二儿子李焕新(左一)仔细得为他整理奖章
佩戴上奖章的李法竹,风采不减当年
17岁入党,他的人生从此与“红色”结缘
1929年4月出生的李法竹家住烟台市海阳县大山所村。从记事起,李法竹就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干农活,却总是吃不饱饭。
“1942年,日伪军占领了我们村,从此我就读不成书了。”李法竹回忆到,当时日伪军到处抓人为他们修工事盖炮楼,村民们过着苟延残喘、胆战心惊的生活。1944年4月的一个晚上,八路军拔掉了盘踞在村子里的日伪军据点,从此这里的人民得到了解放,全村老百姓兴高采烈,扬眉吐气,都在欢声笑语地谈论着日伪军的残败下场。
也就是这一天起,李法竹第一次听说了“共产党”“八路军”等字眼,并萌生了一心跟党走的信念。他积极响应共产党、八路军的工作队号召,加入了村里组织的“青年抗日先锋队”,晚上站岗放哨,巡逻送信,还学习射击、埋地雷,成为村里的活跃分子。
十五岁那年冬,李法竹背着父母去街家区里报名参军,因年龄太小,首长摸着他的头说:“你回去吃两年饭再来吧。”无奈的李法竹哭着回了家。让李法竹高兴的是,不久村里叫他去东村联防部(相当于现在的县武装部)当了通讯员。
李法竹17岁那年,山区工作队驻大山所村的一名干事发展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干事问他“为什么愿意加入共产党?”,李法竹坚定地说:“共产党八路军是为人民服务的。”正是这句出自16岁少年之口的话语,让李法竹的人生从此与“红色”结缘,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了他一生的信念和准则。
忠孝不能两全,他心中那抹“红色”为了革命烈烈燃烧
李法竹入党不久后,党组织号召党员带头参军,因他年龄较小,党组织未直接指名叫他带头参军。“当时的形势很紧迫,国民党在准备打内战,要发动进攻解放区,因此我毅然响应号召,背着父母参了军。”李法竹回忆说,参军后第二天,母亲到区中队去找他,部队批准他回家看看。当时父亲有病在身,家里还有一个嫂子和五岁的女儿要照顾。父亲握住李法竹的手说:“孩子,你不要去了。”
李法竹心里非常难过,只是流眼泪,没法回答。“由于形势的逼迫,没有别的出路,你不革敌人的命,敌人就要革你的命,处于你死我活的境地。”李法竹告诉记者,当时不善言语的他没有跟父母过多解释,只是默默的毅然回到了部队,赶赴前线。
忠孝难两全。李法竹参军后,父亲于1947年冬、母亲于1948年夏相继去世。因那时处在战争环境,李法竹一直随部队转战在各个战场上,没有能回家看父母最后一眼,也没能给父母料理后事。这也成了李法竹一生的一件心事。
炮弹打中胳膊,他的“红色”热血洒在战场
1948年8月份,济南战役打响了。李法竹所在的团是师二梯队,他随部队一直打到大明湖珍珠泉一带,战役基本结束了。在搜索战场时,一颗冷炮弹突然打来,击中了李法竹的左胳膊。
“当时我们的机枪班长负重伤下了火线,我胳膊被击中算是小伤了,因此我也没当回事情。因为当时战场上没有多少医药用品,因此简单包扎了一下后,我忍着疼痛又和部队继续搜索战场了。”李法竹回忆说,受伤后第三天,战役胜利结束了,部队撤退进行休整,夜间赶路走了一晚上,虽然胳膊被吊着,但左小肘肿得象根黄瓜一样发亮,疼得难忍。直到最后胳膊化脓后,才从伤口里挑出一块黄豆大的炮弹片,伤口慢慢长好后李法竹的左胳膊留下来一大块伤疤。也因为这次战役,李法竹被评为三等功。
随后,李法竹又随部队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福厦战役等多次战役。
“淮海战役结束后,敌人仍然发动了一次最后的报复。”李法竹回忆到,当时他看到敌人的重型轰炸机从西南方向高空飞来,敌机从空中水平投弹,黑压压的重型炸弹从天空落了下来。“我迎着炸弹飞跑,跑出大约40米左右后,轰!轰!轰!轰!炸弹连续炸响了。我爬起来一看,一名战上被炸伤,值班机枪手被炸飞出几十米远,当即牺牲了,机枪班长被压在土里,扒出来还有点气,马上送往后方医院。”李法竹说,战争真的是太残酷了,今天的和平得来实属不易。
孙女入党最激动,他把“红色”基因融入家风
战争结束后,李法竹并没有离开部队,而是一直服从组织安排,跟随部队转战多地,工作、革命、学习、生活。直到1978年6月,才在组织的安排下,专业到济宁市鱼台县科委任任职。
33年的军旅生涯,坚定了李法竹对共产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绝对信仰。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家庭教育上,李法竹都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年来,李法竹从未开口向组织要求什么,没有给组织增添任何麻烦。李法竹的四个儿子相继在贵阳、遵义等地出生,在他的影响下,有3人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4个儿子的工作也全部是通过自己努力,李法竹没有给予一丝一毫特殊照顾。
“让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我的孙女李梦雨入党的事情。”李法竹说,在他的影响下,孙女李梦雨在学校读书期间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8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如今,孙女李梦雨已经博士毕业,在北京一家高校工作后,不到30岁就成为了一名副教授,这让李法竹倍感自豪。孙女李梦雨也成了李法竹的“贴心人”,给他买了智能手机,并帮助他注册了微信号。如今,90多岁的李法竹不仅学会了用手机看新闻,还学会了拍照、发朋友圈。这让一直照顾老人生活的二儿子李焕新也感到惊讶不已。“老爷子每天看电视,看报纸,关心国家大事。如今,他又用放大镜通过手机看起了新闻。”李焕新告诉记者,如今,李法竹成为了家里最“新潮”、最关心国家大事的人。
另外一件让老人自豪和高兴地事情,是他的名字上了“山东老战士纪念墙”。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是由山东省委老干部局修建的,其主体部分是一道全长 72.6米的老战士纪念墙。“我的名字登上了老战士纪念墙,说明国家和党组织一直没有忘记我们,我们更要发挥余热,为国家多做贡献。”李法竹说。
在青岛市黄岛区二儿子家安度晚年的李法竹,闲暇之时还经常写一些赞美祖国、倡导和谐等方面的诗歌,仔细写在卡片上,在一些特殊节点上赠送给自己的孙子孙女们,提醒他们勿忘共产党,激励他们好好工作。
“国家富强了,民族振兴了,我更要把革命的初心、共产党的精神和宗旨一代代传下去,让红色基因融入到我的大家庭中,让家庭的每个成员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贡献。”采访最后,李法竹看着自己获得的一堆奖章,深情地说。 (庞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