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丛
防空警报是城市防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用于抗灾救灾发生突发重大事故情况下的灾情预报、紧急报知,战时用于人民防空,是各级人民政府实施人防指挥、组织民众疏散的基本手段。
人防警报的声响和常规警报声有区别。常规情况下社会上能发警报声的部门有公安,水务,地震,卫生,安监,消防,人防,部队等。防空警报如何识别?
三种防空警报
预先警报: 鸣36秒,停24秒,3遍为一个周期。
空袭警报: 鸣6秒,停6秒,15遍为一个周期。
解除警报: 鸣3分钟为一个周期。
更多关于防空警报的知识:
什么是防空警报?
人民防空警报是战时报知敌空袭的信号,可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
人民防空警报有什么作用?
战时城市受到空袭威胁时,鸣响防空警报可以及时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人民防空警报器有哪些类型?
人民防空警报器可分为电动警报器、电声警报器和多媒体警报器。按照使用方式,可分为固定警报器和移动警报器,移动警报器又可分为车载警报器和手摇警报器。
人民防空警报有哪些发放方式?
人民防空警报发放包括人防警报控制中心集中统一控制发放和手动单个控制发放两种方式。
如何辨别人民防空警报信号?
人民防空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种,用声音长短组合来区分。
预先警报信号: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长3分钟。
空袭警报信号: 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长3分钟。
解除警报信号:连续鸣响3分钟
听到“预先警报”后如何行动?
通常在发现敌机有空袭征候时,发放预先警报。听到预先警报后,应立即拉断电闸,关闭燃气,熄灭炉火,盖严储存饮水,转移易燃物品,关闭门窗,帮助老幼病残,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必须的生活用品(食物、水、证件),迅速有序地就近进入人防工程或指定的安全隐蔽地域。
听到“空袭警报”后如何行动?
在敌机即将空袭时,发放空袭警报。听到空袭警报后,应迅速进入人防工程隐蔽。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人防工程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
在室内:可在跨度较小的卫生间,靠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避开窗和易燃易爆物。
在室外:在开阔地、低洼地、草地迅速卧倒隐蔽,不要在高压线、油库等危险处停留。卧倒时双手交叉,放到胸前,脸部夹于两臂之间,嘴巴微张,防止爆炸带来的冲击波损伤。在公共场所:不要惊慌、拥挤、乱跑,就近进入防空地下室、地铁车站等地隐蔽。
听到“解除警报”后如何行动?
解除警报是判明敌人一个波次的空袭已经结束时的警报信号。听到解除警报,应清点携带好自己的物品,有组织地撤出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地带。并配合人防专业队伍开展抢险抢修工作,如就近救护伤员、找寻被困人员、扑灭初起火灾、消除沾染、消除潜在危险等。警报解除后,仍要注意收听广播,了解行动注意事项,如哪些道路不能走,哪类食物、饮水不能食用;关注疫情通报、放射性沾染、染毒或带菌情况通报;了解敌空袭规模、方式及城市破坏情况通报,以及下一次敌空袭的预测等,以便有效地做好再次防空行动的准备。
平时防空警报试鸣有什么作用?
为了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和人民防空意识,各省市在“9. 18”、等重大纪念日定期鸣放防空警报,让广大市民学会收听识别防空警报信号,掌握听到防空警报信号后应采取的防护行动,及时检验防空警报器的性能,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增强居民应对战争威胁和平时灾害的应急能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丛
近日,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做客中国经济网,畅谈“新时代民营经济和高质量发展”话题。徐洪才表示,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市场主体需要一个多层次性,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大、中、小型企业必须百花齐放,“各就各位”。 [详细]
10月20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今年大会的主题是“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除了通过上述这些多边机制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实施,还要采用双边机制,通过与具体国家协商解决具体问题。[详细]
近日,秦皇岛浅野水泥有限公司职工在秦皇岛市海港区安全教育体验馆参加安全培训。海港区将闲置厂房改造成安全教育体验馆,定期组织各类应急演练、减灾救灾培训、安全培训等,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记者杜柏桦通讯员刘曼汐摄[详细]
近日,一则甘肃玛曲县老师“格桑加”为贫困孩子募捐衣物的信息在网上被多次转发。北京青年报记者查询后发现,该信息早在两年前就已经被辟谣。玛曲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两年前曾有不少爱心人士向当地寄送衣物[详细]
总部位于瑞士的罗氏1994年成为入驻上海张江的第一家跨国药企。2004年,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罗氏在新兴市场设立的第一个研发中心,主要从事药物的研究和早期开发。罗氏上海创新中心现有约150名科研人员,其中90%以上为本土科学家[详细]
新西兰警方21日宣布,在新西兰汤加里罗国家公园搜寻到一具女性遗体,确认属于20日被报失踪的中国游客。据新西兰警方介绍,18日,这名51岁的中国女性游客与三位友人一同前往位于新西兰北岛中部的汤加里罗国家公园徒步旅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