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欧美漫影 本土游戏行业等待新政刺激

2018-08-24 16:54:00来源:大众网作者:

  8月15日,腾讯Q2季度财报显示,手游营收为176亿元,同比增长19%的同时,环比下滑有所下滑。作为目前国内游戏产业的领头羊,大公司业绩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整个行业的状况。根据《2018年1-6月游戏产业报告》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游戏产业的收入为1050亿元,同比增长为5.2%,环比增长为1.1%。

  在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6.7%,在过去10年几乎一直保持在20%以上同比增长这两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的增速首次来到了个位数,放缓是显著的。

  而这当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彭博认为是版号的暂停发放所导致。同样是在8月15日,彭博社发文表示,网络游戏版号的备案和审批被冻结。实际上,版号的暂停发放从今年3月份就开始。而根据盛大副总裁谭雁峰此前所透露的内容:“去年盛大内部监测,一星期大概有100款新游戏上线,今年只有50款,行业的产能在明显下降。”

  在经过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游戏产业在2018年迎来了小幅波动。

  游戏,螺旋上升的朝阳产业

  实际上,一直以来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呈现螺旋上升,无论是从舆论还是产业发展的角度上,早期的游戏产业备受质疑。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产业,在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中国的游戏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一个市场,年产值超过了2000亿元。无论是其在社会价值,还是经济价值当中,游戏产业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从商业价值去看,2017年全年,中国的游戏产业规模是2036亿元,与此对应的是电影产业的规模为523.7亿元。

  这样一个庞大的产业提供了海量的就业机会,诞生了数十家的上市公司,它的经济价值早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最重要的一环之一。

  而且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相对于当下中国文化市场无论是电影还是动漫依旧以欧美、日本为主的现状,中国的游戏产业早已经从中走了出来。

  本土游戏出海抢占百亿美金市场

  早期,中国游戏一度也是以海外产品为主,无论是《传奇》,还是《魔兽世界》均是海外的舶来品,然而现在的市场上早已经形成了中国自研游戏占据主导的现状,在这2000多亿的产值当中,超过80%是自研,在手游领域更是近乎100%的自研产品。

  而更为难得的是,中国游戏甚至率先走向了全球化,承担着将中国文化输出的重任。

  今年6月,日本媒体J-CASTニュース的调研发现在如今的中日手游市场,已经出现了对中国的“手游贸易逆差”,数据显示,日本手游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在2017年为307亿日元,同期中国手游在日本市场的收入是417亿日元,中间相差了110亿日元。

  另外,韩国文化日报在近日发布报道声称,今年上半年中国游戏出口韩国并上市Google Play的产品一共有91款,而韩国出口中国的游戏产品依旧没能实现0的突破。

  这当中或许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但本质在于,仅以手游而论的话,中国的研发水平已经成为全球的领导者,因此海外的手游产品在中国越来越难以生存。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销售收入46.3亿美元,同比增长16%,全年来看,这个数字极有可能接近甚至突破100亿美元,而这是中国整个电视市场的规模。

  本土游戏厂商海外博弈并非一帆风顺,受制于多方因素影响,国内用户转向境外游戏和平台近年来呈现加速趋势。

  来自境外知名游戏平台Steam的官方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其2018年5月的可查数据显示,48小时内Steam同时在线人数的峰值为1673万,其中中国用户最多有500万人同时在线;而去年10月份中国玩家所占比例首次超过50%一度达到843万最高同时在线。

  Steam2017年度白皮书也显示,来自中国用户的火爆远超预期,目前注册用户数已突破3200万人,两周平均游戏时长近31个小时,位列世界第一。数量上,人均拥有境外游戏11.25款,从2016年的第十位上升为第五位,在steam发售的境外游戏作品中,几乎每一款都少不了中国玩家的影子。

  有分析人士指出,2018年国产游戏的停滞之时,欧美日韩海外游戏市场齐头并进,大有内外差距籍此扩大态势;此外,国产游戏新品接连难产,客观上驱使国内用户转向境外游戏产品和厂商平台,反而给国内行业监管带来了更高难度。

  毋庸置疑,中国的游戏产业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未来中国文化产品在出海方面,游戏是排头兵。而从社会价值去看,在经过了20年的发展后,游戏在社会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低消费高触达 游戏已是文化载体

  在经济学当中,有一个名词叫“口红效应”,而实际上游戏就是这种效应最佳的一个产品。

  相关的数据显示,2017年移动游戏用户人均的消费是210元,而与此对应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游戏消费占比低于1%。但是游戏等文化娱乐,带给用户的快乐感却是很高的,这就是“口红效应”。

  而除了这样的社会价值之外,我们知道相比于电影也好,动漫也好,实际上在游戏当中更加容易实现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实现教育的意义,因为游戏是沉浸度最高的一个文化体验形式。

  2017年9月16日,Discovery制作的游戏纪录片Game Vision在Discovery亚太电视网和中国区的《探索》栏目首播,这部自1985年成立以来Discovery首部游戏题材的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游戏的另一面:游戏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方式,它正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且传递着信息,实现不同文化的传递与碰撞。

  纪录片用大量真实的案例、玩家采访、权威报道,向大家展示了游戏对人类在医疗、教育、娱乐以及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积极影响,比如,研究者得以收集海量的资料用于疾病的研究工作,VR等游戏设备也被用于治疗灾后患者的精神创伤;教育不再如以往单调枯燥,知识的体系也在不自觉间悄然建立。

  除了这些大而泛的社会作用外,在细化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游戏的价值,比如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桥梁和纽带等等。

  内容产业更需政策引导

  能够诞生如此之大的价值,一方面是科技的发展,如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海量的游戏用户,促使了中国游戏的发展,在移动游戏上,中国和全球一起起跑,现在已经领先全球,但更重要的是离不开政策上的扶持。

  与实体经济相比,文化创意产业是对政策反映更为敏感。中国的手游为什么能够领跑全球,在美国、日本这样的全球游戏最发达的地区频频登上榜单第一位,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政策在早期扶持了手游的发展。

  2013年,中国手游正式开始爆发,但是直到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才出台了《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

  政策给了手游行业充分的时间去自我成长,去自己发展自己找问题,对于任何产业而言,这样的窗口都是必须也是弥足珍贵的。

  如果说,政策一开始就出台这样的规定,那么缺少了3年的高速发展时间,中国手游是否还能做到全球领先是一个巨大的疑问。

  在2016年这个时间上出台这样的规定又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一个在当时已经逐渐走上成熟的产业是必定需要监管去淘汰市场上的劣质品的。

  与这样的政策相伴随的是,2016年年底,广电总局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原创游戏精品出版工程》的通知”一文。

  其中提到,广电总局除了对作品入选“游戏精品工程”的研发、出版、运营企业和研发团队(个人)以及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实施部门予以通报表彰,还将对作品入选“游戏精品工程”的研发企业,有先安排游戏作品申报出版审批以及从事游戏运营业务申办网络出版服务许可,并给予专门指导;加大宣传“精品游戏工程”及其入选作品、相关企业,扩大游戏精品影响力和工程示范作用。在优惠政策、项目扶持、表彰奖励、教育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游戏精品工程”入选作品、相关企业、促进相关企业可持续发展。

  另外,在2017年文化部发布的《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当中也将游戏行业列为了重点发展项目,其中提到,推进游戏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网络游戏、电子游戏等游戏门类协调发展,为不同用户人群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消费选择。

  实际上,这几年开始伴随着对游戏认知的越来越深,政策也在相应的出台一些扶持游戏发展的政策,强调精品化,并给予一些企业发展的空间。

  比如在这次的版号问题上,实际上监管层也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按照腾讯财报电话会议上了解到,“广电总局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游戏申请进入绿色通道并获得1个月商业化测试”。

  如若说“版号”是行业之源,涉及游戏的另一项刚需政策——“游戏分级”便是行业长远发展的防洪堤。

  诚然,伴随着过去五年移动互联网技术革命,受惠于移动终端的井喷,手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个别案例波及不同年龄层次的用户,也引起了不同程度的社会讨论。和电影、出版一样,游戏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同样适用于“分级制度”的呼声不绝于耳。

  多年来,关于“游戏分级”的讨论从未停止。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大学副校长于欣伟便提出要加快推动网游分级制的建议:游戏产业火爆之下,如何在保障用户体验的同时防止沉迷、界定游戏边界和适龄人群,是亟待考虑的问题。

  在美国,娱乐软件分级委员会ESRB建立于1994年,负责进行年龄和内容的分级,保障美国和加拿大地区游戏分级。而日本的游戏分级制度则出自电脑娱乐供应商协会CESA于2002年成立了特定非盈利分级机构CERO,主要负责日本游戏分级制度的制定,以及游戏所属级别的审查。此外,欧盟、韩国、墨西哥等均有完善的游戏分级机制可供借鉴研究,并“洋为中用”。

  业内人士指出,分级制度有望解决当前多数矛盾,不同年龄层适用不同游戏内容和时长要求,分门别类既满足了用户体验和娱乐化需求,又兼顾了产业发展的长远诉求,不失为妥善选择。

  中国游戏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正是在政策的支持和中国游戏厂商自我努力的双轨条件下,中国游戏走到了今天,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一股力量,在多个维度发挥着其巨大的价值。

  中国游戏产业发展至今,饱受非议,但即便如此,一旦政策稍许扶持就如手游发展早期的那样,中国手游就给了我们一个奇迹。

  在日本动漫,美国电影畅行全球的时刻,其实中国手游也可以如此,它只需要一点点的政策层面的养分灌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婷婷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