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丕恕:看准路带头干 打造“云+数”生态平台

2018-06-25 13:54:00来源:大众网作者:

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

浪潮天梭M13系统(右)

  大众网济南讯(记者 逯禹涵)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是一部给几代人指明未来方向的不朽经典,该书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农业、工业、信息化服务业三个阶段,自出版来就给许多年轻人指引了“创造未来”的方向。作为国内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浪潮集团的命名便是从本书中获得了灵感。与此同时,浪潮集团也如自身所期待得一样,不断引领着我国的信息化服务业走在“创造未来”的道路上。

  改革开放40年来,浪潮从国内第一代IT厂商起步,逐渐从IT产品提供商转型升级,发展成为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服务提供商”。作为浪潮集团的当家人,孙丕恕的名字始终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历发展绑定在一起。这位从大学毕业起就投身中国IT行业的企业家,用20年的时间带领浪潮追赶到了发达国家50年才能取得的成就,让中国计算力的华光在世界得以绽放。而关于取得如此成就的秘诀,用孙丕恕的话来说就是“看准路、带头干,一定能成功。”

  初出茅庐 一腔热血投身国内IT

  如今的孙丕恕有着“中国服务器之父”的美誉,这位在业界如大神一般存在的企业家,亦是经历了30多年的摸爬滚打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1962年出生的孙丕恕成长于山东青岛郊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自幼好学聪颖的他在学生时代就已初露锋芒。1979年,在参加了全省数理化竞赛化学组比赛并取得突出成就后,孙丕恕便萌生了要向更复杂的电子行业努力的目标。在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山东大学电子学专业这个“象牙塔尖”上,来了一位名叫孙丕恕的学生。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胶东长大的年轻人,日后成为中国信息产业变革发展的“弄潮者”。

  “1983年毕业后,我就来到了浪潮。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推动了IT行业的发展,我也很庆幸从事了IT行业。”孙丕恕自豪地说。

  改革开放之初,正值我国刚刚打开国门,一大批心怀“留学报国”理想的理工科大学生纷纷踏上留学之路。对于电子学出身的孙丕恕,出国深造意味着更成熟的专业环境和更有保障的发展前景。

  “不一定说要在国外工作才好,在国内同样可以干得好。”孙丕恕说。

  可那个时候的浪潮,还是一家从事计算计算机外部设备、民用电子仪表等研发生产的企业,当时仅有400多人的小厂,由于产品滞销,当年就亏损52.4万元,至此已经连续亏损5年,工厂债台高筑。为了扶持这个困难大户,当时的山东省电子工业局拨来10万元项目费,用于进行磁带机的开发与生产,这笔钱对浪潮来说无疑是“救命钱”。

  其时,全球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继能源、材料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浪潮当时的领导班子痛定思痛,在征得省电子工业局同意后,浪潮的经营者们利用这笔“救命钱”“悄悄”投入微型计算机的研发。从而揭开了浪潮以技术创新走向辉煌的序幕。在这场风云骤起的信息产业大战中,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孙丕恕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当时,孙丕恕只有21岁。

  不求回报 苦心钻研为公慷慨奉献

  “我本身是做技术出身,我最有名的是做技术的时候。”回忆起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刻,孙丕恕言语间还有透露着少年人的闯劲。据他介绍,初入浪潮时,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5元,第二年转正之后拿到手的工资也只有54元,可在那个年代,一台电脑的价格高达5万元。能够从事研发电脑这样的高精尖技术,孙丕恕充满了干劲。

  当时,孙丕恕被分配到浪潮的前身山东电子设备厂的开发室工作。而孙丕恕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按照IBM的样机,造出一个国产电脑。

  可是,在大学时期,孙丕恕从未见过一台真正的PC机,拿到只一个使用说明书IBM的样机,一时无从下手。没有经验,又不可能像今天一样通过网络查询资料,怎么办?孙丕恕犯了愁。

  既然明确了自己要前进的方向,那办法总比困难多。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心气,孙丕恕和同事们从仿制一块主板开始,走上了艰难的攻关之路。

  “我每天都在弄电路图,怎么设计,怎么来做,不停在想。”孙丕恕说,自己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度过。迄今回忆起来,孙丕恕说,不论什么时候,这种拼搏的精神还是要的。经过不懈努力,浪潮研发的第一台个人电脑0520A于1984年问世,并很快批量投入市场。到1983年底,浪潮实现产值248万元,利润8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此后,孙丕恕不断主导开发了一系列明星产品,斩获了一个个奖项。至今最令他印象深刻,也是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是1992年荣获“山东省科技兴鲁先进工作者”时的场景。

  孙丕恕笑称,那时自己正准备出差谈业务,省委组织部点名要自己参加表彰大会时,心里还怕耽误了工作。没想到到了会场才发现,这个“山东省科技兴鲁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是山东省继珠海之后在全国第二个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的重奖,当天受表彰者除了他一个年轻人之外,都是科技界的老专家。更让他惊讶的是,省里奖励了他们每人一台价值30万元的奥迪100轿车、一套价值5万元的三室一厅房产和15万元的现金。

  到现在,有朋友经常跟他开玩笑说,当时把车卖了换成房子就好了,换成五六套房子现在就值钱了。

  但是,奖金与奥迪车,孙丕恕却都没有要,而都是交给了公司。今天,这辆奥迪100轿车仍然在浪潮科技园当中展示,成为了浪潮与孙丕恕那个时代获得殊荣的一个见证。2008年,孙丕恕再次获得100万元政府奖励,他又把这笔奖金捐出来,作为浪潮“青年成长奖励基金”。

  看准路带头干 打造“云+数”生态平台

  孙丕恕常说,追求 “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能够取得一时的成功,但却容易忽略产品的品质灵魂,难以成就百年老店。因此当今中国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与奋斗精神,才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这就需要企业全体人员都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

  “不仅是要求员工努力工作,领导者更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带领大家一起干。”孙丕恕说,“作为企业的带头人,你拼命干,大家就不会懈怠;你不拼命干,你想偷懒,大家也想偷懒。你今天不来了,他看你可以不来,我也可以晚会来。你早走了,但要求他坚守,这个队伍也不会好好干。这就是带队伍,要靠好好干,一层带一层来做出真成绩。”

  除了带头干,孙丕恕认为,一个企业要有发展的生机活力,必须找准路。“我从1997年开始往集团管理层方向转,做到了管理岗位,我越发明白找准业务方向,做好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孙丕恕说,把握好了技术趋势、产业趋势的方向,路通了,才能到达自己梦想的终点。

  当下,孙丕恕正找准了一条路,并在这条路上大步迈进着,就是把浪潮打造成为“云+数”的新型互联网企业。据孙丕恕介绍,浪潮在今年明确提出了平台+生态的云计算3.0战略目标,围绕云中心、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企业、云生态六大方向,构建云数据中心平台和云服务平台,为数字中国构建最“宽幅”的平台生态场景,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浪潮从90年代开始做服务器,到今天,我们已经做到了中国第一,进到了全球前三。现在全球竞争对手都感觉浪潮增速最快,也感受到浪潮强大的压力。我们希望再用五年的努力变成第一,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动力。”孙丕恕说,如今企业的发展正好赶上了云计算、大数据的时代,在以计算力为核心的时代中,浪潮正在为满足每个人对计算力的需求而不断努力着。

  “让中国为全球信息化做出贡献,我们感到自豪、高兴!”在孙丕恕的引领下,浪潮正朝着“云+数”的方向前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