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将于10月27日举行。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将于10月27日举行。
当国歌响起,当国旗升起,满满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激荡!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征集一批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漫画和动漫艺术作品。
11月7日,国网青岛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主任于立涛打开班组管理系统给笔者介绍说:“前三季度,我们的执行电网安全运行措施考核、110kV及以上线路开关远方遥控操作使用率、10kV配网检修票开工准时率、自动化基础数据准确率、工单研判正确率等核心指标均在省公司排名A段。”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原来,他们以省公司首批创新工作室示范点——青岛“调控运行创新工作室”为平台,着力突出“六个一”,尽力锤炼员工素质、凝聚力量、树立品牌,努力创出班组建设创新活动实效和管理特色。
调控班组“三合一”,整合资源“一盘棋”。青岛公司结合自身特点,在省内率先实行“调配控一班化”管理,打破地调、配调、监控专业壁垒,减少业务环节,同时,最大限度的共享标准制度等各类资源,在人员培养上按监控、配调、地调顺序,“阶梯式”培养一专多能的调控人才,最终实现“3合1”大于3的运行成效。8月下旬琅琊站220kVA段母线突发故障需停电一周,虽然采取了临时供电方案,但青岛市黄岛区的供电方式极为薄弱,随时面临大面积停电风险。青岛地调充分发挥“调配控一班化”管理优势,打破专业界限,在当值调度长的统一指挥下,根据各岗位实时的工作特点及工作强度,在人员、工作等方面灵活安排,将地调、配调、监控值班员临时调配交流使用,集中优势兵力处理重点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当值的战斗力,凸显了“调配控一班化”的管理优势。
“值间竞赛”入班组,绩效考评“一把尺”。青岛地调实行“五值三运转”值班模式,班组建设引入“值间竞赛”机制,即:融合调、配、控三专业,以值为单位,形成五个小组,以调控运行各项工作为竞赛内容,开展“业务大比拼”,包括日常调控工作、每季度的技术比武,竞赛成绩作为绩效考评依据。在“值间竞赛”基础上,深入开展班组绩效考评,建立详实、公平、合理的绩效考评方法。所在值的成绩纳入个人绩效成绩,给予调度长、班委主要成员每月加分,个人绩效与人资绩效考评直接挂钩,充分反映班组成员工作价值、贡献程度以及所在调度值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员工个人工作积极性和团队配合度。
班组引进“亲友团”,形成合力“一股绳”。在调控大厅设立专业支持席位,方式计划、继电保护、自动化等专业“亲友”依调控工作需求进驻调控大厅辅助值班,在重大操作或应急事件发生时,跟班协助完成方式调整、报表统计等工作,保证调控运行人员全身心投入调控运行工作。专业支持人员每日参加交接班,对当日电网运行风险点、重大操作、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说明;每月参加调控运行反事故演习,对演习中暴露的问题进行点评,对调控运行人员的疑惑点进行答疑;每月开展技术培训大讲堂,向调控运行人员讲解近期电网重要工作和方式的重大变化,以及各专业的新知识。
签订对标“责任状”,外树人才“一面旗”。为提升班组各项指标,成立由2个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人才和3各省公司级优秀人才为组长的5个“高人小组”,签订班组对标“责任状”,重奖重罚。“高人小组”每月组织技术攻关例会,分析指标运行情况,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并采取知识讲座、技术研讨、现场勘察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调控人员对指标的掌控能力,实现了班组对标指标和人才业务提升的双赢。
电网调度再延伸,服务最后“一公里”。为提升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纳入调控中心以来,“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问题也进入调度人员的视野。青岛地调探索建立覆盖地区全电压等级电网的调控指挥中枢,将调度工作重心由“电网运行”向“兼顾电网安全与客户服务”转变,将直接面向居民用户的380V及以下低压电网纳入调度统一管理,包括设备计划检修、新设备送电、批准临时工作,下达调度指令和许可设备现场操作等。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及时发现并联系运检部门处理异常配电变压器100余台,有效保障了客户的可靠、优质供电。
配网管理联动化,凝聚共识“一条心”。逐步探索配网抢修、配网调度、配网计划、配电自动化“四配联动”协同机制。统筹考虑四个专业特点,实行一套人马,两个制度:即横向“项目负责制”。横向设立一个工作负责人,统筹四个专业人员完成某项任务,如建立从电网调度到客户服务的快速响应体系、进行配网事故分析、组织配网计划的方案会审等。要求此工作负责人精通本专业,熟悉其他专业。纵向实行“专业把关制”。目的是锻炼员工的组织协调能力,鼓励“一岗多能”,促进配网相关专业的有效融合。从而改变原先配网停电计划、DA动作信息、配网故障信息相对独立、配网调度与配网抢修指挥沟通效率低的局面,解决业务流程的断点和盲点,促进专业之间信息交互和有效衔接。
目前,青岛公司调控中心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1人(其中博士4人),本科17人,专科及以下17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总人数的47.7%。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人才2人,省公司优秀人才3人,地市公司优秀人才11人。他们开发的“基于电网全景式潮流图的调配一体化决策支持系统”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二等奖、山东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优秀创新成果。他们研制的“基于逻辑关系的建模系统和建模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另有8项已进入国家发明专利实质性审查阶段。他们研发的“以电网风险分析为核心的调度计划省地县一体化管理”入选国网公司最佳实践,以调度长为核心的“调配控一班化”大运行管理机制,经过周孝信院士等专家的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郑立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