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2015年度公司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通报》,国网山东电科院6个科技成果榜上有名,荣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作为参与单位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个。
在本届评选中,一批重点项目受到专家高度肯定,其中,国网山东电科院科技成果“铝铜导体低温快速液相扩散连接研究”获首届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网源协调控制关键技术与评价体系”、“绝缘子串检测机器人”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与外单位合作项目“电力系统云仿真技术研究及系统开发”、“超/特高压 GIS 耐压击穿无线传感定位技术及应用”、“基于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一、二次协调规划技术研究与应用”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铝铜导体低温快速液相扩散连接研究”科技成果喜获国家电网公司2015年度技术发明二等奖。铝、铜是电力系统常用的两种导体。常规的固相焊方法连接铝铜时,接头中会存在过量脆性相而降低接头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该科技成果采用液相焊接方法实现了铝铜的快速连接,焊接接头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导电性能好且长期稳定可靠的优点。焊接设备轻便灵活、工艺适应性宽泛,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工厂和现场安装、检修等生产使用。解决了闪光焊等固相焊技术输入能量高,铝铜接头中二次相复杂且质量不稳定,长期运行易发生焊缝断裂脱开引发事故的问题。该科技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9篇。成果技术已用于变电站互感器的制造与安装,发电机定子和引线的焊接,变压器绕组的焊接等,提高了铝铜接头运行安全性,节约了材料,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网源协调控制关键技术与评价体系”获得国家电网公司2015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其研究内容涉及电网调控运行、网源协调、火电机组控制等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常规电源调频能力预测、性能动态评价与维护技术,火电机组控制关键技术,单元机组机网协调能力评价体系。发表专业技术论文15篇(SCI收录1篇,EI检索6篇,核心期刊8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成果经科技鉴定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国际领先水平。
“绝缘子串检测机器人”获国家电网公司2015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该项目研发的绝缘子串检测机器人系统是集机电一体化技术、分布电压测量和电阻测量技术、外观及憎水性检测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电磁兼容技术、无线数传和无线图传技术于一体的复杂机器人系统,采用自主运行或地面遥控方式,可以开展多种带电检测项目,综合评价线路绝缘子串的运行状态。2013年10月项目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蔡鹤皋院士、顾国彪院士、雷清泉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研制成功的绝缘子串检测机器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获授权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18项,发表论文2篇,其中EI收录1篇。该成果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国网宁夏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等十余家单位所辖电网运行的线路上,降低了绝缘子串检测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绝缘子串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为架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科技奖励是提升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国网山东电科院将继续坚持鼓励一线科研人员、坚持科技奖励的公平公正,进一步发挥科技奖励的激励与引导作用,推动各领域产生更多创新成果,促进全院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陈素红 张劲)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