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是不是"抗日名将"
近日,有关张灵甫尸骨被埋羊圈的说法使其再次走进人们视野。
近日,有关张灵甫尸骨被埋羊圈的说法使其再次走进人们视野。
接受监督,是对消费者的义务;程序正义,是对创业者的尊重。
邀您记录春节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诉说无法回家过年的乡愁。
聚焦2015山东两会,汇集大众民意,网传百姓呼声。
2014年,日照港集团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35亿吨,提前一年总体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战略目标。大跨越需要大投入,一个码头动辄几亿、十几亿、几十亿,发展资金是制约港口做大做强的重要瓶颈和课题。
2014年,日照港集团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35亿吨,提前一年总体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战略目标。
在这个不断诞生奇迹的阳光海湾,继二十年崛起全国最年轻的亿吨大港,书写了“四年翻一番”的传奇,演绎从“搏击双亿”到“跨越双亿”的豪迈,快速成就三年“勇跨三亿”的辉煌,又创造了经济“新常态”下的新业绩。支持日照港不断前行的,是日照港人的“精气神”,也正是那么几股劲,聚沙成塔、捻股成绳,推动日照港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量”和“质”的飞跃!
发展,不但要用好“顺劲”,更得有“逆劲”
顺劲赢在顶层设计,胜在机遇把握。港口是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门户和节点,被誉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港口发展与经济大势休戚相关、紧密相连,只有“踩准”国家宏观经济的“鼓点”,顺时而为,才能应势而起、“凭势起飞”,实现大跨越、大发展。
自2003年日照港集团公司成立以来的十多年间,日照港积极顺应贸易全球化、船舶大型化、码头深水化的大势,依托深水良港、区位独特和集疏运便利的自身优势,努力抢抓国家能源和原材料运输需求激增的机遇,做出了“高起点规划、综合型建设、现代化管理、跨越式发展”的部署,乘着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和对能源原材料运输进出口需求不断攀升的“东风”,完成了从小到大、由弱趋强的转变,在“因煤而生”的基础上快速实现了“因矿而兴”,建成了全国沿海港口第九、世界港口第十二位的三亿吨综合性大港。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困难之中见精神!看一个企业,不仅要看其在顺境时的状态和表现,更要看其在逆境中的意志和作为。相比乘势而上,逆势上扬更加难能可贵。诚如日照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杜传志所言,“在事业发展中,困难和挑战始终存在,机遇稍纵即逝,但危机之中往往蕴含着发展良机,只有保持一种在任何挫折和困难面前毫不退缩、绝不服输、永不放弃的坚强意志,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才有可能危中求机、逆势上扬。”
危机孕育机遇,机遇考验能力,近年来,资金压力增大、港口竞争加剧、航运市场波动等矛盾困难交织出现,日照港人把应对危机当作最好的实践课堂,发扬“流血流汗不流泪,再难再苦也不掉队”的精神,在压力和困难之中,负重奋进、持续创业,推项目、拓市场、强能力、提服务。2009年金融危机之年,日照港吞吐量增速和增量均居全国沿海十大港口之首。2014年,在经济增速放缓、进出口贸易低位徘徊的“新常态”之下,日照港货物吞吐量增幅达到8.3%,再次实现了逆势飞扬。日照港人在直面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的征程中,不断擦亮了“阳光品牌”。
发展,不但要有“寸劲”,更得有“韧劲”
瞬间突然加速收缩肌肉而发出短促、刚脆的爆发力量,被称为“寸劲”。日照港人身上的“寸劲”,表现为“只争朝夕”和“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拼搏劲。
为迅速拉长集装箱运输“短板”,日照港提出举全港之力发展集装箱,大手笔斥资,与船公司深度合作、增开航线、购置船舶,“日照东方”客箱班轮、“日照盛世”“日照鸿运”集装箱班轮相继上线运营,日照港201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2万标箱,同比增长19.6%,增速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港口发展更像是‘马拉松’式长跑,比的是耐力、拼的是意志力”杜传志说。日照港人用驰而不息的韧劲,努力推动港口提质增效、发展壮大,同时也不断吸引了国家重点产业布局规划的“亲睐”。从“十一五”的“管理效益年”,到贯穿“十二五”时期的“创业创新创效年”,日照港人总是不断树立更高更富挑战意义的任务目标,并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旬保月、月保季,争半年、抢全年,一步一步前进、一点一滴积累,促成了一个个目标的顺利实现。
从2002年着手准备发展原油运输到2009年1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成、2011年第一座30万吨原油码头建成投产,2014年第二座30万吨原油码头建成,原油管线从无到有,相继实现日照至江苏仪征、至山东东明长输管线建成投产,日照港人“十年磨一剑”,推动原油运输“零突破、奠基础、上规模”,最终形成了“大码头、大罐区、大管道、大腹地”的液散货运输新优势。从2009年晋中南铁路通道获批,到2014年年底建成贯通,过去了整整5年春秋。接下来,第三座、第四座原油码头、至洛阳输油管线规划建设,晋中南铁路通道支线建设、形成能力、优势固化,又将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一个又一个“光阴的故事”中,日照港人目光如炬、远瞩高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不断把设想变成规划,把规划变成现实生产力,才形成了今天“煤矿油箱”为核心的综合生产优势。“这些铁路线,原油管线和配套的码头、罐区一旦形成,将意味着日照港真正建立起长久的运输优势。”杜传志感慨良多。日照港在国家运输格局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越突出,在国家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别是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规划中担当着重要“引擎”,也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节点。
发展,不但要有“闯劲”,更得有“稳劲”
敢打敢拼,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日照港人骨子里就有这么一股闯劲。
大跨越需要大投入,一个码头动辄几亿、十几亿、几十亿,发展资金是制约港口做大做强的重要瓶颈和课题。日照港人以脱胎换骨的勇气,从被“倒逼”转向主动选择,趟出了“双轮驱动、产融结合”的新路子,闯出了“信贷、股权、债权”三位一体的新办法。在港口上市并持续再融资的基础上,首次试水国际资本市场,发行了8.5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投资参股日照银行,重组成立日照市信用担保公司,合资成立融资租赁公司,申报设立财务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靠创、靠闯,日照港不仅完善了“造血、输血”功能,而且建立起全新的金融板块,培育了新的利润增长极。
“闯”字当先,“创”字开路,日照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勇闯科技前沿,在全国沿海港口率先引进机器人自动化系统,自主开发GPS货运管理系统,无人值守变电所、“5秒检斤”,处处彰显了智慧之港的魅力;勇创效率之“巅”,连续三次打破自己保持的矿石接卸世界纪录,每年150余项生产纪录,打造了效率之港的美誉;勇创市场之“峰”,铁矿石年进口量占全国进口量的1/6、木片占1/2、大豆占1/7,均居全国第一,原油年进口量占全国进口量的1/10,奠定起全球化能源原材料规模化大港的基石……
闯劲需要勇毅笃行,更需要绵绵不绝的稳劲作为支撑。稳劲内在表现为管理素质。百年基业、文化铸魂,日照港凝练出独具特色的“阳光文化”,全面导入卓越绩效管理,形成了“阳光.卓越”S·E管理模式,已转化成港口优质发展、打造质量之港、文明之港的内生动力。近三年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8%,利润年均增长55.5%,而港口能源综合单耗却年均下降2.4%。
稳劲的外在表现是与环境、社会和谐发展、共同发展,是对党和人民,对这片海疆、这块土地的忠诚责任,也是服务辐射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坚定作为。“担当起城市发展的排头兵,是港口义不容辞的责任”,杜传志说。秉承“既要港口发展、更要碧海蓝天”理念,近年来,建设防风抑尘网,购置中水冲洗设备、开展生态补偿投入超过7亿元,日照港人建设“美丽之港”的愿望矢志不渝。以晋中南铁路通道直通港区为契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计划投资百亿元以上,加快推进石臼港区南区规划调整工作,逐步实现铁路集疏港由“北进北出”改为“南进南出”“东煤南移”和“南散北集”三大目标。同时,将有力推动化解货运铁路横穿东部城区、灯塔风景区与煤炭堆场相邻、港口绿色环保等问题。随着以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供应链金融“三位一体”的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投入运行,日照港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的步伐不断加快,将为广大客商和百姓提供更多的从业机会、发展空间,“我们期冀有更多的企业通过日照港通达世界、迈向成功,有更多的人,通过日照港走向富裕、奔向明天”。杜传志信心满满。
回顾日照港“因煤而生、因矿而兴”的发展历程,展望“因油而盛、因箱而强”光辉前景,正是这一股股劲,正是无数个“一点点”的积累和“一点点”的坚持,激荡着日照港人的“精气神”,汇聚成厚积薄发的磅礴之势,破茧成蝶的跨越之势,推动港口风雨兼程,一路前行,逐梦强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