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在油库工作,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或许会是灯塔守护者,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看守着油库,与寂寞为伴。但是,当你来到中石油青岛岙山油库,这样的印象就要被颠覆了——面山背海,油库的空地上种着水果蔬菜,现代化的会议室以及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员工们都把这里当成另一个家,默默贡献着,而油库主任汤志远则是这个家的“主心骨”,用他的力量将大家拧成一股绳,让这个家和家人越来越好。
为照顾老人来到山东
时值盛夏,骄阳似火。驱车约一个半小时,才从青岛市区来到了位于即墨市岙山卫镇的岙山油库。岙山油库背面山岭绿树成荫,南靠大海广阔无垠,天气晴好的时候,向南望去还能看到著名的旅游胜地崂山。
“幸亏蓝色硅谷的开发,油库周围的交通便利了,环境也好了很多,大家上班方便多了。”岙山油库主任汤志远说道。这是记者第一次见到汤志远,说话时总是面露笑意,很朴实的山东大汉形象。
汤志远告诉记者,早年他曾在黑龙江工作,但是老家在山东。“父母都在山东老家,随着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越觉得自己应该回到离父母更近的地方。而正巧2001年岙山油库招聘,我又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也算是机缘巧合吧,就来到了油库。”离家近了,又热爱石油工作,所以汤志远在油库一干就是十多年,一直到现在。
十几年如一日7点到岗
中石油青岛岙山油库位于即墨市岙山卫镇,汤志远从即墨县城开车过来大概需要一个小时。按油库规定,早上到岗时间为8点,而汤志远每天7点就到了。“早上5点起床,6点出门,7点到油库,除了休息日,每天都这样。”
能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已属不易,而更让人佩服的则是汤志远粗犷外表下的细心。油库的工作粗心不得,幸而汤志远恰恰就是个细心的人。早上来到油库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围着油库巡视一周,不放过任何角落,确保工作没有漏洞。“工作时间长了,也有了自己的经验,以前在油田做的也是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为现在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汤志远通过看、闻、听、摸,问便能对油库工作的概况有大致的了解。“检查设备有没有松动、漏油的情况,光看还不行,得用手摸一摸,闻一闻油的气味有没有过浓。每天都会问班长有没有发现异常情况,虽然每天晚上都有人值班、巡逻,但是只要是我值班的时候,都会不定时巡查。”
除此之外,交班记录是汤志远每天必查的内容。“员工会把每天的工作内容、发生的事情记录在上面,从交班记录中就能看出发现问题有没有及时解决。如果发现异常,就立刻找分管领导处理解决。”油库的员工们说,别看汤主任私底下经常乐呵呵、开玩笑,但是工作起来特别严肃。“该训的时候毫不留情,我就挨过他好几次批。”油库副主任于高峰笑着说。
汤志远说,安全不仅仅是对于油库工作者,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一个人对于企业来说只是一部分,对于他自己或者家庭来说则是全部。重视安全不仅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自己,对自己负责。”
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
岙山油库承担着中石油青岛市区及周边地区的油品供应,油库库存量、周转量较大,油品动转周期短。近年来,岙山油库累计承接油船400多船/次,接卸油品60多万吨。位置虽偏远,但是责任重大,员工的工作状态、积极性关系到油库的平稳运行。为此,汤志远根据油库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大班制”绩效考核等制度。
说起油库的上班时间,估计不少人会羡慕:上24小时休48小时。这是汤志远制定的“大班制”。在实行大班制以前,油库实行的是“三班倒”制度。“油库不同于在市区的一些单位,它位置比较远,员工上下班很不方便,“三班倒”的时候一个月路费就要1000多元,员工很多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费时费力。实行大班制既能保证员工休息,又能满足生产需要,真正实现一人多岗、一岗多职、一职多能。”
员工休息好了,工作积极性自然就提起来了。但汤志远并不满足于此,他还制定了严密的绩效考核方案,将员工的自身评价以及周围人的评价列入绩效考核范围内,加强员工对自身的监督。
从十几年每天坚持五点起床就可以看出,汤志远做事很有原则和毅力。除此之外,这些年雷打不动的还有每周二的例会。或许是做过老师的原因,在例会上,除了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布置本周工作和上周工作总结外,汤志远还会考员工们一些工作中的常识。“弄得跟上课一样。”汤志远笑着说。汤志远始终把对员工的思想强化教育和培训放在首要位置,时时督促、提醒工作中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2014年的山东公司技术大比武中,岙山油库员工取得了油品调和第一名和第三名、油品分析第三名的好成绩。此外,在安全方面,他坚持安全检查“闭环管理”,结合季节、周边环境、劳动用工等因素的变化制度检查标准开展月度安全检查,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实行班组长负责制,有效保证了安全问题整改落实,多次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肯定,2014年被青岛市安监局评为三级安全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
推广6S有一套
近年来,中石油山东销售公司的6S管理进行的如火如荼,青岛岙山油库自然也不能落下。“实施6S管理以来,岙山油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环境变好了,员工的安全意识也提高了。”记者看到,办公室内各项物品摆放整齐,各有各的固定位置;室外找不到一片废纸,员工们还因地制宜在油库的后面开辟了一小块田地,种着茄子、芸豆、葡萄等蔬菜水果,既好吃又好看。
2014年,岙山油库开始推行6S管理。就如同大部分人一样,最开始大家对6S管理是抵触的,不理解。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逐渐看到了6S的好。“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以前油库每个房间都有垃圾桶,现在整个油库只有一个垃圾桶。并不是垃圾桶减少了,而是垃圾减少了用不到原来那么多垃圾桶。”
为加快6S工作的推进,汤志远从自身做起,认真学习6S指导意见和标准,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边整改边落实,制定了符合岙山油库特点的6S建设标准和相应的绩效考核细则,实现“四有”工作法:有方案、有标准细则、有检查讲评、有考核;还有“两个结合”,即与油库绩效考核结合、与岗位员工属地管理责任结合,增加绩效考核补充管理办法。这些政策的实施,使油库管理规范化、流程标准化、物品定置化、行为简约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升员工素养,还激发了员工的创造积极性。
“你看这个设备动态盘,就是我们在推行6S管理的过程中员工发明出来的,现在已经在全省推广使用了。”记者看到,在设备上安有一个红色的转盘,类似于抽奖的转盘,不过个头小很多。设备处于何种状态便将转盘转到相应的指示牌处,一目了然。
在参观6S管理的过程中,油库的信息化程度也令记者吃惊。油库的会议室虽不大,仅能容20余人开会,但是可以实现视频会议;付油实现了一卡通,整个付油的过程不需要收钱、开单据,只需一张卡片一个行驶证即可完成;自动液位监控系统,每个油罐的液位、罐存、温度以及付油状态等都显示在电脑屏幕上。自2002年开始、2012年完成的信息化建设,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油库安全平稳的运营。
默默做好事帮员工不张扬
在工作上是个好领导,生活中,汤志远还是关心同事的好大哥。
唐伟伟是岙山油库的油库保管员,在岙山油库工作了已10年有余,现如今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的四岁,小的才一周岁。提到孩子,唐伟伟的眼眶立刻红了。
原来,去年唐伟伟生下第二个孩子,却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已经做了两次手术,可情况还是不乐观。“这件事我没跟任何同事说,本来也不想告诉汤主任,怕给他添麻烦。可是去年的时候,孩子突发状况需要急救,跟汤主任请假的时候才把事情告诉了他。”唐伟伟说,汤主任听后责怪她不早点说明情况,并向公司申请了一万元的资助款。“汤主任还通过个人的关系帮我找了北京的大夫。”唐伟伟忍着眼泪说道。如今,唐伟伟的孩子还在进行治疗,汤志远与于高峰便经常到医院看望,想办法给予帮助。
“真的很感激汤主任,不光是对我,对油库所有员工都很好。我们的油库就像一个家,而汤主任就是这个家的主心骨,让这个家越来越好。”唐伟伟说。
在采访之初,汤志远就说,“不要写我自己,写写我们整个团队,成绩都是大家的”。如今53岁的汤志远,作为岙山油库年龄最大、与石油结缘最久的“大哥”,仍充满激情地想把这个团队带的更好,让岙山油库以及油库的大家越来越好……
为照顾老人来到山东
时值盛夏,骄阳似火。驱车约一个半小时,才从青岛市区来到了位于即墨市岙山卫镇的岙山油库。岙山油库背面山岭绿树成荫,南靠大海广阔无垠,天气晴好的时候,向南望去还能看到著名的旅游胜地崂山。
“幸亏蓝色硅谷的开发,油库周围的交通便利了,环境也好了很多,大家上班方便多了。”岙山油库主任汤志远说道。这是记者第一次见到汤志远,说话时总是面露笑意,很朴实的山东大汉形象。
汤志远告诉记者,早年他曾在黑龙江工作,但是老家在山东。“父母都在山东老家,随着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越觉得自己应该回到离父母更近的地方。而正巧2001年岙山油库招聘,我又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也算是机缘巧合吧,就来到了油库。”离家近了,又热爱石油工作,所以汤志远在油库一干就是十多年,一直到现在。
十几年如一日7点到岗
中石油青岛岙山油库位于即墨市岙山卫镇,汤志远从即墨县城开车过来大概需要一个小时。按油库规定,早上到岗时间为8点,而汤志远每天7点就到了。“早上5点起床,6点出门,7点到油库,除了休息日,每天都这样。”
能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已属不易,而更让人佩服的则是汤志远粗犷外表下的细心。油库的工作粗心不得,幸而汤志远恰恰就是个细心的人。早上来到油库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围着油库巡视一周,不放过任何角落,确保工作没有漏洞。“工作时间长了,也有了自己的经验,以前在油田做的也是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为现在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汤志远通过看、闻、听、摸,问便能对油库工作的概况有大致的了解。“检查设备有没有松动、漏油的情况,光看还不行,得用手摸一摸,闻一闻油的气味有没有过浓。每天都会问班长有没有发现异常情况,虽然每天晚上都有人值班、巡逻,但是只要是我值班的时候,都会不定时巡查。”
除此之外,交班记录是汤志远每天必查的内容。“员工会把每天的工作内容、发生的事情记录在上面,从交班记录中就能看出发现问题有没有及时解决。如果发现异常,就立刻找分管领导处理解决。”油库的员工们说,别看汤主任私底下经常乐呵呵、开玩笑,但是工作起来特别严肃。“该训的时候毫不留情,我就挨过他好几次批。”油库副主任于高峰笑着说。
汤志远说,安全不仅仅是对于油库工作者,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一个人对于企业来说只是一部分,对于他自己或者家庭来说则是全部。重视安全不仅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自己,对自己负责。”
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
岙山油库承担着中石油青岛市区及周边地区的油品供应,油库库存量、周转量较大,油品动转周期短。近年来,岙山油库累计承接油船400多船/次,接卸油品60多万吨。位置虽偏远,但是责任重大,员工的工作状态、积极性关系到油库的平稳运行。为此,汤志远根据油库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大班制”绩效考核等制度。
说起油库的上班时间,估计不少人会羡慕:上24小时休48小时。这是汤志远制定的“大班制”。在实行大班制以前,油库实行的是“三班倒”制度。“油库不同于在市区的一些单位,它位置比较远,员工上下班很不方便,“三班倒”的时候一个月路费就要1000多元,员工很多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费时费力。实行大班制既能保证员工休息,又能满足生产需要,真正实现一人多岗、一岗多职、一职多能。”
员工休息好了,工作积极性自然就提起来了。但汤志远并不满足于此,他还制定了严密的绩效考核方案,将员工的自身评价以及周围人的评价列入绩效考核范围内,加强员工对自身的监督。
从十几年每天坚持五点起床就可以看出,汤志远做事很有原则和毅力。除此之外,这些年雷打不动的还有每周二的例会。或许是做过老师的原因,在例会上,除了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布置本周工作和上周工作总结外,汤志远还会考员工们一些工作中的常识。“弄得跟上课一样。”汤志远笑着说。汤志远始终把对员工的思想强化教育和培训放在首要位置,时时督促、提醒工作中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2014年的山东公司技术大比武中,岙山油库员工取得了油品调和第一名和第三名、油品分析第三名的好成绩。此外,在安全方面,他坚持安全检查“闭环管理”,结合季节、周边环境、劳动用工等因素的变化制度检查标准开展月度安全检查,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实行班组长负责制,有效保证了安全问题整改落实,多次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肯定,2014年被青岛市安监局评为三级安全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
推广6S有一套
近年来,中石油山东销售公司的6S管理进行的如火如荼,青岛岙山油库自然也不能落下。“实施6S管理以来,岙山油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环境变好了,员工的安全意识也提高了。”记者看到,办公室内各项物品摆放整齐,各有各的固定位置;室外找不到一片废纸,员工们还因地制宜在油库的后面开辟了一小块田地,种着茄子、芸豆、葡萄等蔬菜水果,既好吃又好看。
2014年,岙山油库开始推行6S管理。就如同大部分人一样,最开始大家对6S管理是抵触的,不理解。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逐渐看到了6S的好。“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以前油库每个房间都有垃圾桶,现在整个油库只有一个垃圾桶。并不是垃圾桶减少了,而是垃圾减少了用不到原来那么多垃圾桶。”
为加快6S工作的推进,汤志远从自身做起,认真学习6S指导意见和标准,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边整改边落实,制定了符合岙山油库特点的6S建设标准和相应的绩效考核细则,实现“四有”工作法:有方案、有标准细则、有检查讲评、有考核;还有“两个结合”,即与油库绩效考核结合、与岗位员工属地管理责任结合,增加绩效考核补充管理办法。这些政策的实施,使油库管理规范化、流程标准化、物品定置化、行为简约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升员工素养,还激发了员工的创造积极性。
“你看这个设备动态盘,就是我们在推行6S管理的过程中员工发明出来的,现在已经在全省推广使用了。”记者看到,在设备上安有一个红色的转盘,类似于抽奖的转盘,不过个头小很多。设备处于何种状态便将转盘转到相应的指示牌处,一目了然。
在参观6S管理的过程中,油库的信息化程度也令记者吃惊。油库的会议室虽不大,仅能容20余人开会,但是可以实现视频会议;付油实现了一卡通,整个付油的过程不需要收钱、开单据,只需一张卡片一个行驶证即可完成;自动液位监控系统,每个油罐的液位、罐存、温度以及付油状态等都显示在电脑屏幕上。自2002年开始、2012年完成的信息化建设,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油库安全平稳的运营。
默默做好事帮员工不张扬
在工作上是个好领导,生活中,汤志远还是关心同事的好大哥。
唐伟伟是岙山油库的油库保管员,在岙山油库工作了已10年有余,现如今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的四岁,小的才一周岁。提到孩子,唐伟伟的眼眶立刻红了。
原来,去年唐伟伟生下第二个孩子,却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已经做了两次手术,可情况还是不乐观。“这件事我没跟任何同事说,本来也不想告诉汤主任,怕给他添麻烦。可是去年的时候,孩子突发状况需要急救,跟汤主任请假的时候才把事情告诉了他。”唐伟伟说,汤主任听后责怪她不早点说明情况,并向公司申请了一万元的资助款。“汤主任还通过个人的关系帮我找了北京的大夫。”唐伟伟忍着眼泪说道。如今,唐伟伟的孩子还在进行治疗,汤志远与于高峰便经常到医院看望,想办法给予帮助。
“真的很感激汤主任,不光是对我,对油库所有员工都很好。我们的油库就像一个家,而汤主任就是这个家的主心骨,让这个家越来越好。”唐伟伟说。
在采访之初,汤志远就说,“不要写我自己,写写我们整个团队,成绩都是大家的”。如今53岁的汤志远,作为岙山油库年龄最大、与石油结缘最久的“大哥”,仍充满激情地想把这个团队带的更好,让岙山油库以及油库的大家越来越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梁胜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