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集团鲁西发电项目建设驶入复工“快车道”
近期,兖矿集团积极推动鲁西发电重点项目复工建设,济宁市、邹城市两级政府靠前服务,同向发力,确保该项目驶入全速建设“快车道”。
大众网·海报新闻2月27日讯(记者 逯禹涵 通讯员 范兴驰)尽快恢复企业生产生活秩序,有利于化解短期疫情冲击影响,推进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当前,我省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具体要求都十分明确,就是要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对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抓好复工复产、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
兖矿集团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能源局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战疫情,保安全;抓生产,保供给;拓市场,保运行;控成本,保效益”总体要求,科学组织、周密部署,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确保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两不误。
近期,该集团积极推动鲁西发电重点项目复工建设,济宁市、邹城市两级政府靠前服务,同向发力,确保该项目驶入全速建设“快车道”。复工近半月以来,该项目已完成厂区生活下水管230米、工业下水管176米 、雨水管79米安装和烟囱混凝土路面375m施工。
严密组织筑牢“战疫”防线
鲁西发电项目作为兖矿集团落实国家煤电联营政策,构建煤电一体化发展新模式的重点项目,被列入济宁市集中清洁供暖服务民生重点项目。项目采用煤炭地下气化发电技术,为我国在电站锅炉的首次工业化应用,其环保超净排放指标国际领先,建成后可为济宁市东南部地区提供2400万平方米民生供暖热源。
项目开工以来,兖矿集团多次召开项目专题推进会,严抓项目投资、工期、质量、安全“四项控制”,力保项目快速推进。然而,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给项目建设带来巨大压力。
1月26日,兖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希勇要求项目组在全力抓疫情防控的同时,全速推进项目建设。鲁西发电项目管理以及建设团队一边严密防控,一边推动复工复产,吹响项目建设攻坚号。
他们快速启动“战时机制”,按照项目部+诚信监理、总承包单位、各施工单位、施工班组进行四级划分,明确责分工,全面构建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项目筹备处自行开发人员信息排查登记网络程序,为每人建立一档一卡,详细记录人员基本信息、近14天身体状况、旅行史、居住史、接触史、交通驾乘等情况。严格执行相关疫情防控工作流程,经施工方、总包方和项目筹建处三级排查后,第一时间办理人员出入证,将内置可读存储信息接入门禁系统,全力筑牢第一道防控防线,为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政府驰援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疫情发生以来,济宁市、邹城市两级政府时刻关注着鲁西发电项目建设,对接保障,靠前协调,同向同力,通过一系列综合服务“组合拳”,有力缓解了兖矿集团项目建设压力。
2月10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组成工作组,进入鲁西发电项目提供现场上门办公服务,查看项目在岗人员物资、疫情防控、工程进度等情况,指导完善相关实施方案,协调各类手续办理,确保项目第一时间完成开工批复。
2月16日,山东省启用复工复学健康通行卡后,当地政府部门用好复工复产政策,为86名项目人员办理健康通行卡。通过“点对点”包车返程、协调自驾返程准入、协调街道社区等措施,为邹城区域内17名项目建设核心技术人员解决隔离地点问题。2月23日,又第一时间为项目计划复工的211人办理电子健康通行卡,尽快确保他们返岗复工。
当了解到项目面临防疫物资购买路径和数量受限的困境时,当地政府部门及时提供支持帮助,多方联系生产厂家,协调物资道路运输,支援5000个防护口罩、20套防护服、60个防护眼镜和30个红外线测温仪,解决项目人员燃眉之急。
持续发力快速推进复工复产
2月13日,兖矿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伟到项目现场检查指导工作,要求项目建设全体指战员刚性落实疫情防控“十七个一律”,在安全基础上加强工期控制,以“硬核”力量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建设两不误、两促进。
项目现场干部职工把疫情防控工作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进一步细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强门岗管理,实行上下班时间人员错峰出入,严格入场体温检测,禁止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他们同时在厂区、施工区、生活区等地点分别设立测温点和消杀登记册,建立施工现场疫情防控配套监督机制。每天不定时对复工人员健康监测,对人员密集场所、重点设施设备等部位进行彻底消杀,不留死角、不漏盲区。
他们缩短会议时间,控制会议规模,超过6人以上的会议一律利用钉钉平台以视频形式召开,严格执行分散、错峰就餐制。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当员工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坚决消除因复工带来的疫情风险。
现场项目负责人表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定必胜信心,有集团的坚强领导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克服所有困难,当好战疫复工排头兵,顺利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据了解,兖矿鲁西发电项目采用低温静电除尘、湿式静电除尘等工艺,环保超净排放指标国际先进。极大有利于区域污染减排、生态改善。同时该项目经济运行指标在600MW超超临界湿冷机组中全国领先。项目建成后,本部煤矿与电厂间实现铁路直运,将形成煤电一体化发展的“兖矿新模式”。
责任编辑:逯禹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