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日本马桶盖忽悠了,“中国制造”路还很长

2015-02-28 09:25来源:大众网综合
分享到:

……  “中国制造”的明天,并不在他处,而仅仅在于——能否做出打动人心的产品,让我们的中产家庭不必越洋去买马桶盖。【详细】  一位西安企业家马悦对吴晓波发出公开信称:中国智能马桶盖的技术绝对不输给日本,而且更适合中国卫生间的使用条件。

  岁末年初,“去日本买个马桶盖”的新闻被炒的沸沸扬扬,各种见仁见智的评论,马桶盖这个平时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瞬间被duang了一下,加了特效,各路大神对它评头论足。

  起因是知名的财经作家吴晓波说去日本的中国人疯狂抢购马桶盖,为么呢?

  央视新闻关注中国游客抢购马桶盖

  同款同功能的智能马桶盖,其实咱大泱泱中华的大中国有很多企业生产,而且质量也不赖,为啥国人就偏爱日本产的呢?

  中国智能马桶盖的技术绝对不输给日本,这应该不值得怀疑。但中国消费者舍近求远去购买马桶盖,却是一个有趣又并不简单的话题。

  综合看,有三大因素影响中国消费者在日本选购马桶盖:一是价格;日本松下、东芝等品牌马桶盖,价格从1000多元到5000多元人民币不等。很多中国消费者不问牌子不问价格,选购单价在2000多元人民币的马桶盖,是因为这个价格比国内便宜不少。二是心理;国人迷信日本品牌,从马桶盖窥豹一斑,从上世纪选购日产音响、品牌录音带,到电视机,再到日产汽车等,许多消费者的选择代表了日产商品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三是环境。虽然日本的马桶盖在国内也有销售,但国人对国内消费环境的不信任,或者说缺乏对国内商家的基本信任,也成了旅游团在日本选购日产马桶盖的理由。当然,去日本买马桶盖,也与国人跟风选购有关。

  让我们先来看看吴晓波的《去日本买只马桶盖》文章的一些摘录。

  中国游客在日本收获的战利品。

  到日本旅游,顺手抱一只电饭煲回来,已是流行了一阵子的“时尚”了,前些年在东京的秋叶原,满大街都是拎着电饭煲的中国游客。我一度对此颇为不解,“日本的电饭煲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就在一个多月前,我去广东美的讲课,顺便参观了美的产品馆,它是全国最大的电饭煲制造商,我向陪同的张工程师请教了这个疑问。

  ……

  很多人买了陶瓷菜刀,据说耐磨是普通钢的60倍,“切肉切菜那叫一个爽,用不到以前一半的力气,轻松就可以把东西切得整整齐齐了”;

  很多人买了保温杯,不锈钢真空双层保温,杯胆超镜面电解加工,不容易附着污垢,杯盖有LOCK安全锁扣,使密封效果更佳,这家企业做保温杯快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很多人买了电动牙刷,最新的一款采用了LED超声波技术,重量比德国的布朗轻一半,刷毛更柔顺,适合亚洲人口腔使用……

  最让我吃惊的是,居然还有三个人买回了五只马桶盖。

  这款马桶盖一点也不便宜,售价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它有抗菌、可冲洗和座圈瞬间加热等功能,最大的“痛点”是,它适合在所有款式的马桶上安装使用,免税店的日本营业员用难掩喜悦的神情和拗口的汉语说,“只要有中国游客团来,每天都会买断货。”

  ……

  过去二十多年里,我一直在制造界行走,我的企业家朋友中大半为制造业者,我眼睁睁的看他们“嚣张”了二十年,而今却终于陷入前所未见的痛苦和彷徨。

  痛苦之一,是成本优势的丧失。

  “中国制造”所获得的成就,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就其核心武器只有一项,那便是成本优势,我们拥有土地、人力、税收等优势,且对环境保护无须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形成了制造成本上的巨大优势。可如今,随着各项成本的抬升,性价比优势已薄如刀片;

  痛苦之二,是渠道优势的瓦解。

  很多年来,本土企业发挥无所不用其极的营销本领,在辽阔的疆域内构筑了多层级的、金字塔式的销售网络。可如今,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把信息流和物流全数再造,渠道被彻底踩平,昔日的“营销金字塔”在一夜间灰飞烟灭;

  痛苦之三,是“不变等死,变则找死”的转型恐惧。

  “转型升级”的危机警报,已在制造业拉响了很多年,然而,绝大多数的局中人都束手无策,近年来,一些金光闪闪的概念又如小飞侠般地凭空而降,如智能硬件、3D打印、机器人,还有什么“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些新名词更让几乎所有50后、60后企业家半懂不懂、面如死灰。

  ……

  “中国制造”的明天,并不在他处,而仅仅在于——能否做出打动人心的产品,让我们的中产家庭不必越洋去买马桶盖。【详细】

  一位西安企业家马悦对吴晓波发出公开信称:中国智能马桶盖的技术绝对不输给日本,而且更适合中国卫生间的使用条件。”小编节选了公开信的部分:

  与国内外智能马桶盖相比,现在国内市场上,性价比之王的称号已经冠在“洗之朗”身上,其实消费者不是买便宜,是要找到占便宜的感觉,他们需要的是产品的使用价值,从产品功能的稳定实现和安全需要,到产品的耐用程度和售后服务,我们都有着日本企业无法替代的优势,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服务自己人的屁股,日本人用他们的屁股来推演中国人的大脑,是不是太低估中国人的技术智商了?精品首先要做到的性价比的优势,最近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好例子,不让iPhone,气死三星,这是中国制造的典范呀。造便宜货,谁都会,什么事情都将就凑合,这种已是不可蔓延和助长,可以将就一时,但是让你的员工和市场都形成了将就意识,这是造孽!在我们企业,精品和便宜是不同的两个消费者需求定位,设计和用料都会非常讲究,在品质前提下,有些消费者非常注重价格,我们就会设计一些基础功能,满足需要;有些消费者非常注意使用体验,我们就设计别人所不具备的功能。我们有储水和速热两个系列,储水系列和日本的功能一样,热水更多,而价格却比他们低;速热系列是我们的独有专利,持续出热水,价格和他们的储水式相同甚至偏低。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让中国人都早日用上水洗方式来拭秽,让我们中国人也走入卫生健康享受。所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不怕和任何品牌在同等功能下比价格,更不怕和任何品牌在同等价格下比功能。

  面对近期吴先生文章引发的赴日抢购马桶盖风潮,我也在思考,既然我们的产品质量好,耐用“抗造”,我们制造的智能马桶盖是被装到日本公共设施的呀,但中国消费者为什么还会跑到日本去买?答案有了,因为我们的宣传推广还不够,我们与消费者的沟通还不到位,我们的信息还没有被传播开来。坐便洁身器行业标准参编单位包括日本所有制造马桶盖的企业,我们成为第一参编单位和示范基地一定有其道理,这些信息也没有传播开。这次吴晓波先生的一篇文章带来的连锁反应和宣传效果,不应该成为日本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号角,应该成为中国智能马桶盖行业的宣传动力。我们洗之朗,责无旁贷。

  但另一方面,我对中国智能马桶盖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这个“屁股上的市场”其实很大,我也不认为这个行业会走入“造贱”的怪圈。历数各个行业,可以让整个行业走到“造贱”怪圈的有两个成因,一个是行业里没有真正的领军企业,另一个就是领军企业“造贱”。中国最早做智能马桶盖的是洗之朗企业,坚持了20年。在这过程中,我们始终在黑暗中前行,有无数次机会“造贱”而见到“光明”,我们都没有动心。不错,任何行业中都会出现不讲究的企业,他们会为出头而“造贱”,没有关系,只要领军企业不乱来,稳得住阵脚,就没有问题。毕竟,“造贱”是自杀行为,过不了多久,他就会灭亡。20年来,中国智能马桶盖企业死掉的企业不是少数。

  我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是充满信心的,因为,这是市场规律,升级随时随地,也是迟早的问题。学习规律,按照规律办事这是需要不断的教训来警示的。吃了这么多亏,谁都会去总结。只是,我们希望所有的公众传媒,能够站到一定高度来传播信息,多有些成功案例,这也是引导问题。

  我们一直以屁股精神来勉励自己,走过这二十年,在这个小行业中干出大事业。屁股与脸不一样,不争不怨、默默承受、心甘情愿、乐此不疲。我们也知道,屁股总有机会见光,必灿烂。做为伺候屁股的马桶盖,我们会一直努力!感谢您的文章,让大家开始关注中国人的屁股生存状态,关注伺候屁股的中国马桶盖!【详细】

  众多网友和名人加入到激烈争论中,“中国制造”出路在哪?

  时评人@汪忧草立即唤起了体内的民族忧患意识,他痛心地指责“中国制造”技术研发不够,只能靠“山寨”。他认为,如今日本马桶盖成了中国游客疯抢的对象,“也只是进一步放大了‘中国制造’所遭遇的尴尬。”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的@华师历史者也认为,“中国制造”被抛弃,的确是因为质量问题比较严重。不过,这位中学历史教师还观察到,国人狂购日本马桶盖,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了。

  就在各路专家学者为“中国制造”忧心、建言献策之时,@环球时报却不以为然,这家发行量颇大的报纸昨日刊发社论称,日本马桶盖不是中国制造的目标,“中国制造应该有更大的雄心,应该有另辟蹊径的创新能力,而不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内需不振,中国人却跑到日本去扫货,这肯定不是中国人的光荣,不是中国制造的光荣……但马桶盖成为日本制造的代表,也不能说是日本制造的光荣。从当年的全球家电霸主,到今天的卖马桶盖、电饭煲,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沦落’。”

  在劝围观者没必要羡慕日本马桶盖的同时,一种“日本制造业沦落”的优越感跃然纸上。这篇评论除了为支持国货的人点赞,还不忘呼吁买外国货的人“都选择中国货”:“这是爱国心的具体体现,为国货自强争取时间和空间。”

  微博红人@烧伤超人阿宝也注意到日本马桶盖畅销的现象,他同样为日本制造业唱挽歌:“没落在暮色中的昔日制造业帝国,现在开始靠一个马桶盖维持残余的荣光。”

  日本制造业没落了吗?“中国制造”能否迎头赶上?@南方都市报不久前的一组数据也许能给出答案——“据欧盟委员会2014年12月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2013年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2500家企业中,日本企业的数量(387家)远远多于中国企业(199家)。从研发经费上看,387家日本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额更是高达856亿欧元,相当于199家中国企业投入额(203亿欧元)的约4倍。”

  技术上存在差距是事实,“中国制造”需要迎头赶上也是良好的期冀,毕竟,多数消费者不会因为爱国情感去退而求其次,这并不符合现代化市场交换的规律。

  而事实上,支持国货还是买外国货的争议之外,也出现了一些不小的质疑声音。

  被“日本马桶盖”新闻连番轰炸的心理咨询专家@雷明猜测道,“‘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智能马桶盖’,应该是国内智能马桶盖厂商进行的商业炒作。有三个作用:1.日本人都用,如此高端,中国人快学;2.我们的马桶盖出口日本,质量必然好;3.通过伤害国人自尊,达到快速传播。接下来,估计会有‘中国游客在日本疯抢的马桶盖竟是中国某地制造’的新闻出来吧?”

  @飞象网项立刚也认定,去日本买马桶盖的文章,很可能是一场公关活动:“某个人,看到某个场景,写篇文章感叹一下,这非常正常。但一篇文章发出来,马上有众多媒体采访,甚至还有电视台去日本采访,大量媒体做专题,结果今年春节中国游客去日本旅游的购物高峰,更印证了这一点。”

  不论是炒作或事实,消费者自身都应有自主判断的能力。@五岳散人善意提醒道,不要盲目跟风,“来日本买电饭煲不要买太贵的,三千块人民币上下就很好了;马桶盖不要买了,厕所还要变压器啥的,不安全;大米买个一小袋五斤装的,也就两千日元,其实买不买都可,反正您买回去水也挺糟糕的。”

  国内购物网站就有卖

  来自游客、旅行社工作人员等方面的信息证实,需要转换电源、携带不便的马桶盖,并没有传说中那样被抢购。此外,智能马桶盖在国内一些商场就有卖,网上也随处可见,并且保证售后和安装。而网友@不羁的风更是说得好有道理。“众所周知的就是日本的电器是110v的,(中国用)必须配备变压器,这个买了220v可以使用的,明确是出口转内销。日本基本上已经不生产什么电器了,因为市场容量的问题,就算是日本人怎么有钱都好,电饭煲也不是年年换,那么贵的东西其他国家尤其吃稻米的国家又没消费能力,就算是我们国家买得起也不多是不是?于是下面的就是事实,这些电饭锅多数是东莞产的,或者是湛江生产的!答案就是规模。所谓的日本制造的,文章作者写的基本不对,现在日本就剩下汽车了,还有av一类。”

  三一重工超长臂泵车在福岛

  我们也不能因为一个小小马桶盖就妄自菲薄。过去称日本制造远超中国,是无需举证的,材料比比皆是,如今却比较难了。从船舶到机车,从光伏、风电到水电、火电、核电机组,从重型数控机床到全自动冲压生产线,从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水泥泵车、自卸车到盾构机、港口设备、煤炭开采设备,从炼铁高炉到燃气轮机,从乙烯装置、钾盐成套设备到煤制烯烃成套设备,等等,中国制造都已在业内享有盛誉。也许是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普通人和普通文化人对此知之甚少,情有可原。 有网友写到“出国买什么与中国的进步”:30年前,国人去日本主要是买机器设备,然后中国都成了设备出口国;20年前去日本主要是买电器,然后中国自己的电器都用不完了;如今去日本只剩下马桶可以买了。估计再过10年,去日本就和去美国一样,找不到好买的东西,买了也是“made in china”。

  做产品的中国制造业,一定要脚踏实地,以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为核心,向日本企业学习工匠精神,对产品精雕细琢,不断改善工艺,完善细节,扎实做好技术创新,这才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康庄大道!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小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