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今日头条

山东中医药大学毕建云丨齐鲁历代名医录(六)

2024

/ 07/1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手机查看

  山东省是齐鲁之邦、孔孟之乡,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医学的重要发祥地。广袤的齐鲁大地,诞生了一批名垂青史的医学家,战国有扁鹊,西汉有淳于意,魏晋有王叔和,北齐有徐之才,宋有钱乙,金有成无己,清有黄元御等,皆医林之巨匠。特别是名医的方剂配伍方法、辨证施治技巧等,皆蕴含其名家思想,传承临证经验,弘扬中医学术。

  今天,就让我们追溯古代医家的行医历程,感受领悟中医“仁和精诚”、“悬壶济世”之精神。

伤寒医家—成无己

  生平

  成无己,(约1063-1156年),宋金时期山东聊摄(今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人。《仲景全书》:成无己,聊摄人(今山东茌平区),家世儒医,性识明敏,记问该博。他是金代的著名医学家,以注解《伤寒论》而闻名,被誉为伤寒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成无己的医学造诣极深,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是第一个全面注解《伤寒论》的医家,其著作《注解伤寒论》和《伤寒明理论》对后世伤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严器之评论道:“聊摄成公,议论赅博,术业精通,而有家学,注成伤寒十卷,出以示仆,其三百九十七法之内,分析异同,彰明隐奥,调陈脉理,区别阴阳,使表里以昭然,俾汗下而灼见;百一十二方之后,通明名号之由,彰显药性之主,十剂轻重之攸分,七情制用之斯见,别气味之所宣,明补泻之所适,又皆引《内经》,旁牵众说,方法之辨,莫不允当,实前贤所未言,后学所未识,是得仲景之深意者也。”

  成无己九十余岁时被金国权贵絜居临潢,金朝无名医,故劫持之,以应医事急需。成公随身携带之物,唯《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方论》(以下简称《方论》)。成公视若生命,朝夕呵护,心身以之。金朝告诫成无己: 此书非经朝廷批准,不可外传。意指不可转移到宋国刊行。成无己临终,冒死将《伤寒明理论》《方论》托付中原人某在大宋故土刊行。某氏不负重托,于金正隆三年戊寅 (1158年) 刊行于邢台,是为《伤寒明理论》《方论》首刻本。

  以经注论,以论证经

  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称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等著作,成无已因之每引《内》、《难》等理论以发明仲景之说,分析其病机、治则、方剂等,不仅使内、难、伤寒一脉相承,融会贯通,具有探本寻源,互相渗透之妙,同时还起到了以经论症、以经论脉、以经论方、以经论治的效果。

  如以《灵枢》释“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的小青龙汤条,认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饮,则水寒相搏,肺寒气逆,故干呕发热而咳。”《针经》曰:“形寒饮冷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此之谓也”。文中提到的《针经》之说,出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成注“气逆上行”句,纠正了今本《灵枢》“气道上行”之误。又如注解四逆汤云:“《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又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甘草姜附相合,为甘辛大热之剂,乃可发散阴阳之气。”此以《素问·至真要大论》四气五味之理,解释仲景组方之义,相互印证,彼此阐发,有理有据。

  继承发展辨证论治

  成无己在继承仲景辨证论治思想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临证体悟对八纲 辨证、脏腑辨证、风寒营卫辨证等方面皆有独特见解,对六经辨证论治体系进行了很好完善与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严器之评《伤寒明理论》“指在定体、分型、析证。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辨之。释战栗有内外之诊,论烦躁有阴阳之别。谵语郑声,今虚实灼见,四逆与厥,使深浅之类明。始于发热,终于劳复,凡五十篇,目之曰明理论,所谓真得长沙公之旨趣也。”可以说是《伤寒论》最早的一部症状鉴别诊断学,为后世临床鉴别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注重四诊,首论舌诊

  成无己临证重视四诊,对舌诊尤有精深研究。其于《伤寒明理论》一书立《舌上胎》专篇,对《伤寒论》舌苔进行总结研究,是中医舌诊专书问世之前,比较系统讨论舌诊的专篇。成无己总结伤寒邪气传里所产生的舌苔有三种:1、白滑胎,如《辨痉湿暍篇》“湿家······舌上如胎者”即是。2、黄胎,乃因胃中热聚,热势已深,故舌为之黄,且其舌胎必黄而燥,因“热耗津液,而滑者已干也”。3、黑胎:成无己认为假使舌上色黑,是热已极。《灵枢经》所谓“热病口干舌黑者死”。因黑胎出现,说明热结少阴,真阴被灼,“邪热已极”,预后凶险。

  首创方论

  成氏《药方论》择伤寒常用方20首,并为之说明。成氏在前人方剂学研究所取得成就基础之上,明确提出了作为方剂分类的“七方”和“十剂”说。成氏将仲景经方分作七类,其云“制方之用”乃“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七方理论悉本于《内经》,是对《内经》理论的发展创新,使“七方”说得以倡行。“十剂”是按方剂功用作为方剂分类的方法,由成无己正式将其提出。其序例援引陶弘景语云“药有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北宋《圣济总录》又于每种后各添一“剂”字,遂出现了十剂这一术语。成无己正式将其作为方剂分类的依据,使“十剂”一说作为方剂学术语而为后世所沿用。

责编:李哲远


审签: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