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泥巴艺术灵魂的泗水鲁柘砚

2018-05-05 12:30:00来源:大众网作者:

 

杨玉祯作品--《异形云龙》


    大众网讯 “模削谁成几上宾,洪钟作式出陶均。设如洞理文流响,七召畴为待扣人。”这是清乾隆皇帝为其收藏的钟式东鲁柘砚所赋的一首诗。诗中所说的东鲁柘砚,即为山东泗水县柘沟镇所产的鲁柘澄泥砚。
  泗水县位于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济宁,泗水县柘沟镇鲁柘澄泥砚,又称柘砚、鲁柘砚、柘沟陶砚,始于唐、盛于北宋,曾誉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这里生产的鲁柘砚是泗水县的特产,更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鲁柘澄泥砚在砚家族中稍显特殊,因为其他多数砚台基本是用砚石雕刻而成,唯独澄泥砚是用河泥或矿土雕刻烧制而成,因“一匙之水,经旬不涸,一洼之墨,盛暑不干”而著称。
   据传说记载,古时有一位举子进京赶考,一路颠簸来到柘沟,悉数囊中之物,发现所带一方砚台丢失,无奈之下便捡了一块陶片替代。当他步入考场磨墨运笔时,发现陶片发墨如油,不渍水,不损笔,时至寒冬却不冰,运笔自如,笔笔生辉,文章呈上果然得中。从此,柘砚就誉满京城了。

    无名小镇产传世宝砚
   鲁柘砚产于具有五千多年制陶历史的古镇--泗水县柘沟镇。全国各地出土的鲁柘砚证明,该砚始于唐代以前,北宋时期最为兴盛,曾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在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享有盛誉。清乾隆皇帝曾为其收藏的钟式东鲁柘砚赋诗一首:“模削谁成几上宾,洪钟作式出陶均。设如洞理文流响,七召畴为待扣人。”
  鲁柘澄泥砚有以墨、酱红、灰、花等十多个花色、品种。其形具有端庄而有变化,古朴而又新颖,谨严有法沉静坚韧、温润如玉、含津益墨、声若金石、手触生晕、发墨如油、不渍水、不损笔等特点。其质地、造型、色泽、使用等方面,既可与唐宋名砚媲美,又优于国内同类产品,实属艺苑瑰宝。


杨玉祯作品--《龙珠》

传活儿签约传承人--杨玉祯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交流人士来华访问提出要买“鲁柘砚”,唤起了人们重寻鲁柘砚的强烈愿望。不过直到1990年,这项颇具难度的工艺才得以复活。
当时,一切从零开始。建小窑,购置澄泥工具,制作装泥浆的布袋,搭建阴干泥浆的凉棚,置办整毛坯的板、锤、刻刀等工具……1990年冬,第一窑鲁柘砚试烧。为保险起见,窑内只放了一件作品。从备料、澄泥、成坯、雕刻、装窑、烧结等道道工序都格外谨慎,第一窑竟然奇迹般成功了。出生于泗水县柘沟镇农村、小时候接触过鲁柘砚的杨玉祯临时受命,担当起研究所所长的重任,从此他投身鲁柘砚的复兴事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这项制作工艺跻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他也是这个项目的传承人,也是传活儿签约传承人。

    名声大噪 享誉海外
   鲁柘砚的研制、制作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失败,再试验的过程,现已研制出10多个花色、200多个品种(以仿唐宋名砚为主)。如今,鲁柘砚已经走出了国门,受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朋友的喜爱,甚至作为国礼赠送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贵宾和友人,架起了友好往来的桥梁。

 

微信公众号

 

传活儿APP

 关注我们,传活儿,让非遗“活起来”、活下去、火起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婷婷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