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文化云全省推广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名片

2018-05-24 14:30:00来源:大众网作者:

  诗朗诵、广场舞、书法剪纸、吹拉弹唱......5月17日上午,淄川区般阳路街道综合文化站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尽管室外细雨蒙蒙,但丝毫挡不住群众高涨的活动热情。赵瓦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寨里镇综合文化站、区实验小学南校区培训点、1954陶瓷文创园培训点......走进淄川区文化云各个服务站点,文化活动都开展的如火如荼、多姿多彩。伴随着夏天的喜雨,当天,山东省文化扶贫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现场会在淄博市淄川区召开。

  作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第三批国家资源枯竭城市,2017年以来,淄川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文化作为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把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创新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工程——“淄川文化云”,在公共文化上转变供给方式、优化产品质量、提升服务质效,有效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引领社会思想、推进文明道德建设、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淄川文化云”运行以来,已开展各类培训10884课时,培训32万人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欢迎,成为淄川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名片。

  信息时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很大变化,也为公共文化服务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淄川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了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淄川文化云”,融通线上与线下,把全区范围内的各类文化资源整合起来,进行数字化展示和信息发布,为公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平台窗口。群众只需登陆这朵“云”,就可以访问文体场馆、预约文体培训、开展文化交流,享受“一站式”的公共文化服务。

  为推动公共文化阵地“接地气”,淄川区按照“均衡”和“全覆盖”的思路,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让城乡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在区级层面,投资5亿元新建区文化中心、体育公园,包含一系列公共文化场馆设施,目前,体育公园已建成投入使用,新的文化中心正在紧张施工。在镇村层面,重点抓好镇街道文化站提档升级、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同时,还利用闲置学校、企业房屋、农村场院等因地制宜地开辟文化活动场所,鼓励中小学校操场和音体美教室在“闲时”开放,及时将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等社会文化资源纳入其中,快速扩大了文体活动场所的覆盖面。截至目前,全区已有“文化云”培训固定场所178处,城乡群众可以非常便利的在居住地附近开展文化活动,接受高水平的专业培训。

  长期以来,政府主导的文化活动群众不感兴趣,群众的很多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针对于此,淄川区以“淄川文化云”为载体,精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性矛盾的问题。创新组织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十百千”宣讲工程,组建10个宣讲团、建设100家宣讲站、开展1000场宣讲活动,迅速掀起学习宣讲热潮。整合基层文化宣传思想阵地,创新建立“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在“文化云”中,设置书画、摄影、舞蹈、戏曲等20余个门类的“基础课程”。特别是针对农民群众、贫困群众,积极开展刺绣、编织、月嫂等劳动技能培训,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支持。“文化云”中还设置了“百姓点单”课程,群众可以及时反馈需求。专人及时梳理汇总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安排专业教师前往授课,有效满足了广大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通过“文化云”平台,淄川区集中发布全区内的各类文体活动安排,实时显示送戏下乡、文艺演出、展览等活动信息,广大群众可以根据各自兴趣爱好,各取所需,及时参与。

  文化繁荣发展,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强化保障,也离不开群众和社会的参与支持。淄川区成立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功能,每个村居明确1名文化管理员。同时,对淄川体育公园、淄川博物馆等文化场馆,也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和队伍,加强日常管护,确保正常运行。将“文化云”建设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区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按照“文化云”培训每课时100元、各类下乡惠民演出每场500至1000元的标准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去年以来,先后开展各类活动1500场次。面向社会广泛招募“文化云”志愿者教师,目前,已从文化、教育、社会组织以及老教师、老艺人、民间艺术家中招募文化志愿者500余名形成教师资源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近千人的志愿团队活跃在体育公园、博物馆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参与设施管护和秩序维护。一个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正逐步形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