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也能评职称 青岛培育百名现代青年农场主

2018-09-19 10:29:00来源:大众日报作者:

  半岛记者 肖玲玲

  “将‘农民’作为一项职业纳入职称评定范围,职业农民参加职称评审不受学历、所学专业等限制,重点考察业绩贡献、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日前,省人社厅厅长于富华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对此,山东省农广校胶州市分校相关负责人唐金琨认为,这一举措是对农民技能水平的认可,势必进一步促进新兴职业农民的发展,意味着农民,从被动选择的“身份”转向主动选择的“职业”。

  据介绍,青岛对于新兴职业农民培训的探索早在2014年就已经开始了,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7.8万余人,并在全市范围内认定了200余所田间学校,以及16个新兴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

  职业农民纳入职称评定

  职称制度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日前,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了《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重点突出制度创新,重点围绕乡村人才的评价、培育、引进、激励、保障、服务等方面,提出20条务实管用的新政策、新措施。其中,备受瞩目的职称制度改革也有了新变化,首次建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将“农民”作为一项职业纳入职称评定范围。

  “将‘农民’作为一项职业纳入职称评定范围,职业农民参加职称评审不受学历、所学专业等限制,重点考察业绩贡献、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省人社厅厅长于富华在发布会上表示。

  那职业农民评职称之后有哪些作用呢?《措施》明确,设区的市可探索鼓励奖励措施,对获得职称的职业农民,优先提供信息技术、融资支持、产品推介服务,优先安排学习培训,优先获得财政资金支持项目、政策补贴等。建立乡土人才技能等级评价制度。各设区的市可探索制定乡土人才技能评价地方标准,组织开展乡土人才专项能力认定,做好职业农民职业资格认定工作。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提供便捷高效的技能鉴定服务等。据悉,职业农民职称制度将率先在东营市进行为期两年的试点。

  对于职业农民能评职称,山东省农广校胶州市分校相关负责人唐金琨是非常期待的,“职业农民有了职称有了职业资格,代表的是行业内的官方认定,是一种对农民技能水平的认可,肯定能够进一步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唐金琨告诉记者,传统观念中,农民,就是一个被动选择的“身份”,而现在,已经作为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这一变化可不仅仅是称谓上的变化,而是颠覆性的,它对从事农民这一职业的人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你得有技术,有情怀,能做到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

  农民“上岗”前也得培训

  为了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2014年以来,青岛市政府已连续5年将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纳入市办实事,任务为每年培训1.5万人。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培训7.8万余人,培训对象重点包括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贫困家庭劳动力、主导产业从业人员、农药经营使用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返乡创业人员等,并在全市范围内认定了200余所田间学校,及16个新兴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

  这些学校和基地,正是专门给农民办的“培训班”,在这里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理论融合实践的有效培训。“八零小伙农业园”负责人王芬学就是“学生”之一。去年,他在青岛绿色硅谷科技培训中心进行了培训,拿到了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

  虽出身农家,但王芬学并不是一开始就从事农业的。初中毕业的他打过工、卖过菜,也上过班。2014年5月,他和妻子在张家楼镇开城路旁开始创业。王芬学本就是西海岸新区张家楼镇人,自家有5亩农田,2013年底流转了周边的近百亩地,从2014年开始种植草莓,“开始就两个大棚,总共就三亩地。”就这两个大棚,从当年元旦草莓上市到第二年5月份下市,净利润8万元。看到了实实在在的高收益,王芬学开始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种植品种。如今,他的园区内有18个大棚,种植有葡萄、蓝莓、火龙果、香蕉、百香果、菠萝、荔枝等各种蔬果,还新加了五谷杂粮的种植和采摘体验。

  从最早的草莓采摘到现在的耕种体验,传统的农业园已经和农业观光旅游深度融合。2016年,王芬学又引进了巴马香猪、珍珠鸡、波尔山羊、琅琊鸡等禽畜饲养,向养殖业拓展。“以前是卖农产品,管好质量就行,现在是卖服务,得提供私人定制。”王芬学笑着说。在做好园区美化的同时,精品果蔬采摘体验、热带水果观赏体验、休闲农事体验、户外拓展体验、生态餐饮体验等都成为“八零小伙农业园”的特色服务。

  从最初的什么都不懂,只能找有经验的人帮着规划、买苗、培育,到现在通过培训掌握各项技能、拓展各种业务,王芬学完成了从农业“小白”到新兴职业农民的蝶变,在新型农业这条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培育百名现代青年农场主

  唐金琨告诉记者,目前青岛针对新兴职业农民的培训主要包括两方面,除了取得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还有生产经营带头人的培训,主要包括年轻农场主示范人员等。根据日前市农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的《青岛市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提出今年青岛将完成3233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任务(含示范培育400人),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100人。

  据悉,今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重点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社会化服务骨干、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产业扶贫对象、返乡下乡双创人员等,原则上围绕一个产业生产周期开展不少于90学时的培训,并做好跟踪服务。方案提出,要立足产业,根据产业发展水平和培育对象特点,分级分层分类开展培育,强化培育的针对性。二是现代青年农场主,主要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骨干、返乡创业大学生、中高职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为培育对象。全市统一培育计划,安排两年培育经费,人均经费标准每年不少于3000元,每年开展不少于90学时的培训,并做好创业孵化和跟踪服务。

  据统计,近年来青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拥有1.2万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百亩以上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达到6500家。

  ■人物特写

  “宅”在家啥都学不到

  “我爸妈也都是农民,但我和他们的想法不一样。”王芬学告诉记者,就拿种玉米来说,按照他爸妈的意见,就种传统的黄玉米,嫩的时候就放大锅里煮着吃,老了就晒干了喂猪、喂鸡等。而他在品种上会选择黏玉米、水果玉米,“他们觉得水果玉米啥的都没粒,但我就能卖4块钱一个。我发现玉米要老了时,就掰下来冷藏起来,反正我们自己有餐厅,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王芬学告诉记者,和爸妈那一辈的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必须要打开思路。那这思路如何打开呢?

  “不断地走出去学习”,王芬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9月14日,他又前往“草莓之乡”安丘石埠子镇看草莓苗子了,“其实就是去看看有没有啥好的、新的品种。”王芬学表示,草莓品种每年都需要淘汰一些、更新一些。不光是草莓,今年他还新种了6个葡萄品种,明年就能结果了,“之前是4个品种,只能在5月和6月采摘品尝,等到了明年,从5月到10月就都能有葡萄吃啦。”

  传统观念里,农忙时节就那么两三个月,但在王芬学这里,从春节一直到清明,是园区最忙的时候,先是采摘草莓、蔬菜等,接下来一直到6月份,葡萄采摘、踏青等活动接踵而来。6月到9月因为天气太热,人相对少一些,但王芬学还是闲不下来,“需要更新一些品种,如今年增加了葡萄品种、南方水果,还重新修了园区的路,重建了鸡舍,更新了娱乐设施。”转眼又进入了收获季节,一直到11月份,游客来体验挖土豆、地瓜等,还有采摘火龙果。“我今年还去潍坊一个农场考察了,他那边引进了24个南方水果品种,我去学习一下。”王芬学说,只要有空他就往外走,这样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宅’在家里什么都学不到,必须要参加培训,不断地走出去学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