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改革大潮已起势 重点领域获突破

2014-12-16 13:51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省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山东实际,统筹谋划设计,科学制定山东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健全机构、完善制度,问题导向、深入调研,统筹谋划、科学设计,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改革,山东做到了“蹄疾而步稳”。

  □ 本报记者 滕敦斋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周密谋划改革的思路和方案,扎实有序推进各项改革。

  一年来,经济、社会、司法、文化、党建等各领域的改革向纵深推进,成效正在显现,全省改革大潮已经起势。

  深入调研,统筹谋划

  科学描绘改革蓝图

  去年11月下旬,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就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全会精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我省视察指导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山东锐意改革、敢创新路,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到前列。

  山东是习近平总书记三中全会后视察调研的第一个省份,充分体现了对我省工作的高度重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山东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激发了全省人民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豪情壮志。

  一年来,我省把学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牢牢把握、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省委多次召开常委会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六次会议,集中专题学习,努力学深吃透。同时,举办9期全面深化改革专题培训班,对全省1910名厅级干部、县(市、区)党政正职集中培训;举办8期处级干部专题培训班,省直机关干部3120人接受培训。

  磨刀不误砍柴工。持续深入的学习,集中强化的培训,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年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随之健全。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项小组,后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为8个专项小组: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小组。省直部门和17市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9项工作制度,建立了重大改革事项调研、决策、执行、监督、评估等工作机制,各项工作很快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作为一个应运而生的全新机构,省委改革办切实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投入工作,与各专项小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制定改革方案,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建立完善推进机制,督促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省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山东实际,统筹谋划设计,科学制定山东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十届八次省委全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意见》,对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同时,制定了省有关部门贯彻实施《意见》重要举措的分工方案,对251项重要改革任务作了分解分工;研究制定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提出了32类改革任务和338项重要改革事项。各专项小组都制定各自的工作要点、改革方案和实施意见。 

  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健全机构、完善制度,问题导向、深入调研,统筹谋划、科学设计,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改革,山东做到了“蹄疾而步稳”。

  选准突破口,敢啃硬骨头

  形成攻坚克难强大合力

  “改革是一场攻坚战,要选准突破口,敢于啃硬骨头,尽快见到成效,让群众看到希望,让全省上下对改革充满信心!”在年初召开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省委领导就亮明了态度,提出了要求。

  各专项小组和省有关部门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形成了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经过一年不懈奋战,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实现了突破:

  ——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出台《关于全省2014年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分两批削减112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将3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编制形成了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年底前省级权力清单将向社会公布,市、县两级将于明年一季度公布。

  ——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出台《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意见》,加快推进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深化省管企业用人制度改革,在4户省管企业开展高管人员契约化管理试点。出台《加快推进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全面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现代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土地、科技改革继续深化。通过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等措施,激发了民间投资创业热情,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1至10月份,全省共新登记市场主体81.6万户,注册资本895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7%和108.9%。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新组建农商行17家,总数达47家;村镇银行新增7家,累计已达85家,居全国首位。批复设立山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山东能源环境交易中心、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

  ——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营改增”试点深入推进。出台《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24项财税体制改革新举措。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将省级专项转移支付由243项压减到99项,省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提高5.6个百分点。在全省铁路运输、邮政服务行业、通信业实行了“营改增”试点,纳入试点范围的企业达到18.47万户,减负面达到97.4%,累计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110.98亿元。

  ——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在全省121个县(市、区)全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1808.2万亩,农民合作社已发展到12.5万家。出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创新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模式,新增12个扩权强镇试点镇。

  ——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继续创新。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在开展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等国家级试点的基础上,启动了省级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济南、青岛海关在全国首创“属地申报、授权放行”通关模式。推进口岸查验流程创新,开展“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试点。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资源环境保护机制加快完善。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出台了居民阶梯气价、水价的指导意见。建立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约束性机制,将PM2.5浓度现状及改善率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出台《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基于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组建了省土地和矿业权交易中心。探索推行节能量交易制度,设立了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推动首批18家企业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

  齐头并进,全面深化

  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偏废,不能单兵作战、畸轻畸重。在经济领域改革取得突破的同时,我省在民主法制、文化体制、司法体制、社会体制、党的建设和纪律检查体制方面的改革,齐头并进,全面深化。

  民主法制领域:制定加强省人大常委会与省人大代表联系和省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意见,70名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别联系122名全国人大代表和723名省人大代表,分别占应联系代表总数的91%和94%。强化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和监督。在政府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系。完成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修订任务,颁布实施了《山东省厂务公开条例》。

  文化体制改革领域: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组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加强文化领域管理与执法的统筹协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统一改由文化行政部门管理。健全舆论引导体制机制,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党政机关新闻发布制度化。积极推动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经费保障等制度改革。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推动山东出版传媒、青岛城市传媒、半岛传媒、鲁视领航文化传媒和世纪金榜、世纪天鸿等文化企业股改上市。扶持转制院团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原创剧目补贴、以奖代补、项目补贴等方式,扶持转制院团发展,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骨干演艺企业。

  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领域: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重点推进深化司法公开、废止劳教制度、建立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健全司法救助制度、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等6项改革;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重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户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建设、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等6项改革。全省法院建立了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裁判文书上网数量一直居全国前列。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领域:出台《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改进完善17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起草《关于开展省直机关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构建特色更加鲜明、激励更加有效、导向更加明确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新体系。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省管干部选任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干部调配工作的意见》。建立完善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工作体系,开展三项专项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专项整治,干部提前离岗问题专项整治,领导干部兼职(任职)问题专项整治。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领域: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省纪委常委与50名厅局级党政正职进行廉政谈话,对222名离任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完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审计机关在查办案件中的协作配合。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紧盯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串点成线,狠刹不正之风。对检查发现、实名举报以及其他线索具体的问题逐一核查,做到件件有结果,对构成违纪的坚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小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