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德州讯 进入6月,除金黄的麦浪外,在农田中还能看到阵阵“白浪”,远远望去,白色的地膜如水般在 绿色的秧苗间涌动。这种地膜构成的“美景”到下一个收获季将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但不久的将来,农田的“白色污染”将借由我省企业主导制定的降解生态地膜 标准觅得“转机”。
“这都是4月23日那天播种的。”德州市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所长袁海涛指给记者看试验田里的棉花苗。在位于德州市德城区二屯 镇的一处2亩多地的棉花试验田里,记者看到,无论是从高度还是叶面的大小上来看,铺了地膜的棉株明显比没铺地膜的“大一号”。“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种棉花都 得用地膜,提温保墒,效果明显。”袁海涛说。
但是,在这块田里,袁海涛所做的试验并不是为了证明覆膜的好处,而是受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委托,做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的试验,观察使用效果和降解效果。到5月底,“覆膜”一个来月后,降解最快的一种地膜已出现碎裂,另一种降解稍慢,但用 手拉扯也已较易断裂。“从以往的试验来看,到棉花采收时,地膜将进入深度降解期,手触即碎,部分消失,第二年春耕后,残余部分不会影响耕种,且会继续降 解,无需回收。”袁海涛说。
“由我们和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一起起草的《复合型双降解生态地膜》标准已经在国家标准委立项,将于2016年完 成。”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周经纶说,“虽然该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并非强制标准,但是将进一步压缩传统地膜的生存空间,引领正规地膜生产企业转 型升级。”
主导制定国标,对于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而言,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现在产地膜,但主要是出于示范带动目的,国家标准出台、得到行业普遍认可后,我们最终会转为卖母料。”周经纶坦言,转型后效益会更好。
“这就是为什么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天壮环保借由国家标准的制定将他们的核心技术优势固定下来,可以从地膜行业的跟跑者转变成为降解生态地膜领域的领跑者。”省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郭大雷表示。
“今年开始,国家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强制性国家标准重在‘兜底’,保安全,将严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环境安全等领域;更 多地将优化推荐性标准,重在‘引领’,推动先进技术、先进方法尽快转化为生产力。”郭大雷介绍,“标准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去年我省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2项,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372项,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意识到标准的价值并积极参与进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梁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