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集团鲍店煤矿吹响双创“集结号”

2016-11-11 15:07:00来源:大众网作者:

  大众网11月11日讯(通讯员 吴玉华 马辉 张华)兖矿集团鲍店矿主井口附近的一座三层小楼,双创基地的logo格外醒目。这里集结了以劳模大师为主体的导师团队,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专业团队,以技师、高级技师为主体的精英团队,形成“基地传、专业帮、现场带”的“传帮带”体系,30名工作室成员带出徒弟320余名。

  鲍店煤矿党委书记赵玉珠认为,通过擦亮双创品牌,全矿吹响双创“集结号”,创新人才不断涌现,通过精英攻关、大众创新,一举攻克一个个在常人来看要花大价钱才能做到的项目。截至今年8月已完成各类“双创”成果400多项,综合创效3亿多元,成为矿井逆势发展的巨大引擎。

  搭建平台煤矿“心脏”旁建双创基地

  经济寒冬考验着矿井如何突围?鲍店煤矿领导班子认为,打破寒冬冰封的“金钥匙”就是创新。

  鲍店煤矿副矿长马刚告诉记者,他专门从人资部门调取了许多80后、90后员工的档案资料,将计算机、机电等专业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召集在一起开会。在马刚看来,这是鲍店煤矿进入双创时代的一次动员会。“当时我告诉他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家都是有着一技之长,把日常工作的难点带到平台上攻坚克难,既能给煤矿带来效益,也能让他们为自己的技能感到骄傲。”

  这个会议的效果,让马刚及矿领导班子感到意外,许多年轻人都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加入了这个团队,他们中有劳模大师,有工程技术人员,也有技师、高级技师,短短几个月时间,双创平台的参与人员就达到了300多人。

  80后采掘工张亚东是第一批报名互联网+创客空间团队的人员,他如今已参与了煤矿天眼工程、安全警示教育3D动画制作等诸多大活。他告诉记者,开完这个会,他回去便填写了申请,志愿加入双创团队。“能够把自己的专业重新拾起来,然后在一个个项目中披荆斩棘,特别有挑战性,也特别有成就感。”张亚东说。

  “利用金刚钻,干好瓷器活”。在双创空间的成果展示厅,“三电平永磁伺服变频器直驱方式”、“煤矿塌陷区线路治理技术研究”等诸多专利、成果让人眼前一亮。

  “双创基地建在煤矿的咽喉部位,靠近主井口,这一布局不仅可使创新成果近水楼台先得月,还有一个象征意义,就是凸显双创的重要性。”赵玉珠解释。

  精英攻关 节省“两个1秒”省下六千多万

  在鲍店矿运转工区,有个只属于5个技术工人的技术研发小院,他们平均年龄52岁,没有班组编制,只有24小时的待命状态和设备状态巡查职责,却承担起了主副井尖端技术的保障和科技创新创效任务,这支团队名叫“李洪启劳模创新团队”,是由运转工区李洪启、刘来印5名技术工人为解决设备维修维护难题自发组成的。

  随着采煤工艺优化,如何保证煤炭足量提升,成为了科技攻关的焦点。箕斗提升时启动、加速度、减速都是无法更改的,最终他们将思维瞄向了箕斗的阀门开启上,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论证,终于挤了出“一秒钟”。提升一次从76秒减少到75秒,节省一秒,一天就可以多匀出15次的提升时间,一次提升12吨,每天就可以多提升180吨。“技术创新没有终点,没有你一言我一语的设想,没有面红耳赤的论证,这些创新想也别想。”李洪启告诉记者。

  2007年大学毕业分到运转工区的宋永亮担纲完成了主井提速的又一次飞跃。他们在认真总结上次工作经验基础上,开始对主井提升系统重新分析、测试。经过反复试验比对,历时3个多月,宋永亮和他的伙伴们最终完成了对卸载气控的阀组和管路改造优化,使得主井提升时间再次压缩“一秒”,每天提升量又增加了180吨。这前后两个“1秒钟”,年增加提升能力13余万吨,创效6000多万元。

  鲍店煤矿党委副书记郑凯表示,党委把握问题导向,围绕生产技术难题,组织精英联合攻关,既解决了制约发展的瓶颈难题,又培养了宋永亮、王燕等一大批党员技术骨干,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青年创客为矿井注入一泓活水

  “创新无大小,能用就是宝”。在鲍店煤矿,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年创客空间。在双创空间的二楼,一群年轻的面孔正在加紧制作着第8期安全警示动漫短片,原滋原味的配音,惟妙惟肖的动作,真实再现的场景。谈到他们的作品,鲍店煤矿矿长辛忠玉说:“接地气,矿工一看,就知道哪些地方可以避免安全隐患。”

  在这个双创空间里,共有“互联网+”、机电技术两个创客团队,成员21人,全都是近几年大学生职工,平均年龄只有30岁。空间成立以来,先后完成各类创新创效项目60余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得发明专利4项,累计创造价值1亿多元。

  “你们这个项目完成的很好,下一步能不能考虑对整合整个矿区的监控系统,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天网工程。对此,你们有没有信心?”去年7月的一天,马刚在检查验收“互联网+”创客团队“双创”基地监控、网络系统创建项目后,对8个年轻人提出的新课题。

  在短暂的犹豫之后,几个年轻人毅然决定接受这个挑战。

  经过反复的考察、调研、跑现场、讨论、研究,他们最终决定先从工广区入手,逐步向家属区、井下生产区域延伸。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们白天跑现场、设计路线,晚上制作图纸、修改方案,有时,为选择合适的摄像头安装位置,一个地点要来回跑好几趟。最头疼的是洽谈购买材料备件,每一次商业洽谈都要把价格压到市场最低,确保材料备件物有所值。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他们明确分工,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进行严格把关。布线、调试、安装,每一个细节都亲自确认,用他们的话说:“都快成活地图了,矿区的角角落落、施工的每个环节,都已了然于胸。”

  3个月时间很快过去了,他们按期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仅此一项工程,就为矿井节省安装、设计、人工等费用80余万元。此外,他们还先后完成了矿OA系统二次拓展应用、人员考勤定位系统改造、考试中心创建、事故案例3D动画设计等攻关项目10余项,累计为矿

  井创造价值580万元。

初审编辑:王露

责任编辑:赵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