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宏:为了氯碱工业的中国心

2018-06-06 10:00:00来源:大众网作者:

东岳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建宏

东岳智能化管控中心

东岳集团生产的氟硅材料已用于航天航空领域

  大众网淄博讯(记者 逯禹涵)氟硅材料既是化工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分支,也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所需的重要配套材料。这一产业涉及国防、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亦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息息相关,被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

  作为中国氟硅行业龙头企业,东岳集团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从两台被国有企业淘汰的旧设备起步,到建设成亚洲最大的氟硅材料产业园区,在新型环保制冷剂、氟硅高新材料、离子膜等方面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完成了一场漂亮的民营企业逆袭。

  一个高科技企业的惊世发展令人咋舌。作为东岳集团董事局主席,军人出身的张建宏自最初便为东岳注入了铁血DNA。在30多年时间里,东岳集团一步步完成了脱胎换骨,实现了从肌体到灵魂的重塑。

  “创业、发展、坚持,难吗?真的太难了。”张建宏坦言,“但是含氟材料是生命工程,是国家未来必须做的工程,只要能打破国外的长期垄断和围追堵截,生产自己的氟硅材料,让中国的氯碱行业拥有堂堂正正的‘中国心’,值!”

两台旧转炉燃起创业火苗

  “1987年,79个创业者,两台被国有企业淘汰的旧转炉,是东岳创业的全部。”回忆起31年前东岳起步时的场景,张建宏记忆犹新。

  那是1986年中秋节的前一天,“我那时还在济南化工厂领队干建筑,发现了转炉车间拆除了两台旧转炉。”张建宏是个好学多思的人,在济南化工厂的工作经历让他明白这两台转炉是生产“无水氟化氢”的。张建宏的眼睛盯在旧转炉上,脑子里却涌出了大胆的想法,“把这两台机器运回桓台,不就能开工厂做产品了?”

  念头一旦萌生便势不可挡,当晚,张建宏便开始打听能否把两台炉子运出办厂的事情。找工厂的技术核心骨干和元老级人物咨询、向厂长征求意见,经过一番奔走,张建宏与他的同事们终于将两台转炉和所有的附属设备一并从厂内搬了出来。

  “设备有了,可办厂还远得很。”张建宏深知,虽然迈出了第一步,但资金、土地、技术等一系列问题也扎扎实实摆在眼前。“既然做了,就不能半途而废。”凭着一股韧劲儿,张建宏回到桓台,四处寻找合适的建筑公司投资办厂,与一同出走创业的同事做好技术、生产的分工,历经周折后,在1986年的冬天,东岳集团的前身——济南化工厂桓台分厂创立。随后,张建宏趁热打铁,招募了第一批员工,1987年7月,两台旧转炉终于正式投产,由此,东岳创业的征程正式启幕。

八年一剑磨出中国离子膜

  万物生长皆需历经考验。从创立到逐渐做出成效,东岳经历了风风雨雨、跨过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坎坷。对于张建宏来说,其中最艰难、漫长的一段,就是两张离子膜——氯碱离子膜和燃料电池膜的研发之路。

  “凡是到东岳集团,大家都会来看看这两张膜”,参观过程中,张建宏指着展厅内的两张膜说到,“这不只是一项科研技术的突破,更是我们国家的‘争光膜’、‘争气膜’!”

  据张建宏介绍,中国是世界氟碱第一大国,但作为最先进的离子膜制碱工艺中的核心材料离子膜,却被国外长期垄断年,被称为化工人心中永远的痛。“进口氟碱离子膜价格昂贵,氯碱装置每两年就要换一次膜,每次换膜费用高达数千万,曾经有人戏言‘就像前些年中国电子产业为国外的芯片打工一样,整个中国氯碱工业一直在为国外的离子膜打工。’”

  不仅如此,由于受制于人,我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实行氯碱离子膜进口零关税,甚至为了确保氯碱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安全,国家不得不保留部分高耗能和高环保代价的隔膜法落后氯碱产能。

  为打破国际垄断,自2003年起,张建宏投入远超年收入的巨额资金,在业内专家的一片反对、质疑声中开始了离子膜研发之路。“举国家之力完成不了的科技攻关项目,你一个民营企业能干得了?!”“东岳要是能做离子膜,还不如直接去搞原子弹!”张建宏深知这是一场多么艰难的挑战,但这是一场为国家而必须坚持的战争!为招纳人才,他诚邀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张永明博士来到东岳,用尽一切资源为他创造科研条件;在外出差,身为董事长的张建宏常常给科研人员做秘书、跟班,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出差时把商务舱让给科研人员,自己去经济舱;将科研人员的家人老小接到桓台悉心照顾,只为给他们创造一个最佳的工作条件。

  “2008年的时候,张永明曾经找到我,说一个月了没有任何进展,感觉做不下去了,”张建宏回忆到,“我特别理解他的心情,但我知道,我是科研团队的最后一面可以依靠的墙了,我不能倒下。”暗自抗下压力,张建宏依旧信心满满得给张永明打气,却在送走他后,一个人悄悄去墙角,双手撑墙踢墙壁发泄这积攒了多年的压力。

  直到2009年9月22日凌晨2点,1.35米×2.65米工业规格的全氟离子膜终于在东岳集团成功下线。随后,东岳集团又对产品的性能进行了全面检测分析,同时为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继续做着科研和攻关工作。付出终有收获,2010 年 6月 30 日晚 9 点 48 分,东岳离子膜在完全国产化的万吨级工业氯碱生产装置上一次通电成功,并产出了合格的氯碱工业产品。从此,中国氯碱工业长期受制于人的历史被改写。“当看见离子膜缓缓走下生产线时,当看到东岳离子膜成功应用于氯碱装置上时,所有人眼里充满了喜悦的泪水。受制于人的滋味太难受了,我们终于打破了国际垄断,涨了民族志气!”张建宏说,随着东岳氯碱离子膜的量产和万吨氯碱装置的试用,进口离子膜价格应声而落45%,国家发改委下文,一次性全面淘汰落后的隔膜工艺氯碱产业,为中国的氯碱工业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曾用12个字概括东岳离子膜:薄如蝉翼,贵比黄金,重于泰山。东岳离子膜,成为了中国氯碱工业30年受制于人历史终结的符号,张建宏也用8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段民营企业承担国家重大难题、打破国外垄断、挺直民族工业脊梁的佳话。

一片军心做爱国奉献企业家

  东岳离子膜的诞生大快人心,然而事实上,直到2017年,东岳氯碱离子膜成功应用于整套万吨装置的7年后,离子膜在支持了中国氯碱工业用膜成本下降、解除这一领域的安全警报、以及国家氯碱工业节能减排的同时,自身仍然收益甚微。

  “在研发离子膜的8年里,我也曾经问过自己,值吗?”张建宏坦诚自己也曾有过犹豫和迷茫,但四年的军旅生涯很快让他坚定了自己的心意。“一个军人,在面对所有艰难、困苦、挫折、打击、失败时,都是不会退缩的。”

  张建宏记得,自己刚刚入伍便作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参战部队的一员被闷罐车拉往海南的情形;作为预备参战部队,他同战友们一起执行命令,在自己的行装包裹上郑重写上家乡地址、父亲姓名。他知道,如果牺牲了,这个包裹会被寄到桓台人武部,然后被送到家里,国家将给予200元的抚恤金。那一刻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再也回不了家了,当时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回家再看一眼,抓一把家乡的土回来再浴血沙场。

  “当年从军守边防青春无悔,而今返乡建家园豪情万丈”——张建宏就是带着这句话从部队回到家乡的。四年的军营生活给予了张建宏无穷的力量,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影响了他的一生。

  多年后,他将“对党最忠诚,永远跟党走”确定为东岳人的共同信仰,将“做最讲政治、最讲正气、最走正道的企业”作为东岳的追求,也将“建设家乡,回报社会,报效国家,报答党恩”作为东岳和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值还是不值,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我是退伍军人,挣到钱了,给国家事业做贡献,不给钱也得干。”张建宏说,“我们享受了国家这么多政策支持,研发离子膜的时候,我们的工程被列为省内1号工程,国家、省里都给资金支持,帮我们搞工程。今天,我们的氯碱离子膜已经给几十家企业用,虽然国外不断打压我们,但我们在科研战线上承担起了民族担当、国家使命。”

  记者了解到,十九大以后,张建宏带领全体东岳人认真学习,提出了新时代的东岳精神。首先,是具有引领市场,创造市场和颠覆市场的创新精神;第二,是具有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和国家使命的担当精神;第三,是具有敢于冒险,敢于争顶和敢于胜利的攻关精神;第四,是具有系统思考,与时俱进和高度自觉的学习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在确定新时代东岳精神之前,张建宏就明确提出了“两个替代”,一是国产化替代,利用本土优势进行高端氟硅材料“本土保卫战”,将国外同类产品挤出国内市场;二是替代传统的中低端材料,对事关航天航空、军工、大飞机、高铁、电子、建筑等关键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新型材料支撑,以此全力打造以新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产业的氟硅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群。

  张建宏表示,“我们当代企业家,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尤其对山东的民营企业家来说,改革开放给我们这些人提供了施展才华和技术专业的最好空间和舞台。东岳从建设初期的无人才、无技术、无资金走到今天,靠着就是追求卓越、自强不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能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在这个领域,我们如果能为国家打破垄断,实现本土化配套,为我们的国防、军工、前沿工业做出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贡献,做出我们行业的贡献,那么我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讲,是最自豪、最欣慰的。想把企业做大做强,为国家做出贡献,就一定要有创新整合思维,一定要把我们擅长的行业作为主战场,将我国建设成氟硅材料强国。身为企业家,建设山东、报效祖国是我们必须肩负的使命,我们有基础,也有信心担当起国家氟硅产业的建设,为我国成为材料大国、科技强国而不懈奋斗。”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