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9月24日讯(通讯员 陈伟 建文 孝彬)作为山能新矿老区骨干矿井,翟镇煤矿按照集团公司“谋久调优、内涵提升、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智慧矿山、实现单班入井百人”的工作目标,攻坚克难,强力推进,以高智能带动高效率,用高效率带来高效益,实现了脱胎换骨、智慧重生,继续保持了安全稳定、增盈增效的良好发展局面。
时间回溯到1993年,翟镇煤矿建成投产,并利用三年时间完成达产目标。自此,翟镇煤矿始终以“不是第一就是落后”的姿态,坚定不移地走安全、创新、高效之路,无论是十年煤炭黄金期,还是行业结构调整期,企业紧跟时代创新步伐,推动各项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各项考核指标稳居新矿老区矿井之首,企业贡献率不断攀升。
党的十九大掀起了新时代发展的崭新一页。“新时代”要的是“高质量”和“新动能”。恰逢其时,党中央和山东省委就新旧动能转换连续做出安排部署,山东能源集团积极响应,提出“新旧动能转换、体制机制改革、社会贡献能力”三个走在前列的目标,新矿集团抢抓机遇、果断决策,确定翟镇煤矿为新矿老区绿色智慧矿山建设试点单位。决策层的远见卓识、殷切希望,点燃了翟煤人干事创业的激情。翟镇煤矿坚定不移走装备精、用人少、效率高的内涵发展之路,制定了“利用三年时间建成绿色智慧矿山”的发展规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2019年是翟镇煤矿实施绿色智慧矿山建设‘三年工作规划’聚力突破的关键之年,为确保工作扎实推进,我们提出了‘1445’的工作思路,即:以‘坚定信心、消除杂音、攻坚克难、坚决完成’思想境界为引领,突出‘安全、接续、效益、稳定’四个确保,抓好‘回采突破、掘进跟进、辅助领先、信息化提速’四项重点工作落实,夯实‘技术、人才、装备、创新、考核’五项基础保障,全面加快绿色智慧矿山建设。”面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矿长于永春做出了充足的准备。
按照“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总基调,翟镇煤矿配备智能化高端采煤装备,牢牢抓住智能化、自动化两个关键环节,先后建成11504W、4402W、11506W、11503W等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工作面只保留2人巡检,生产单班作业人员由18人精减到2人,劳动用工压缩88%,区队总人数由150人精减到30人,人工工效提高9倍以上,真正实现“工作面运输系统一键启停、常态化无人作业、调度室远程操作”,让煤矿工人“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点着鼠标就能出煤”变成了现实。
回采实现突破、掘进持续跟进。翟镇煤矿围绕“截割、支护、运输”三个无人化目标,应用远程自动控制综掘机,装配高精度传感器,完成综掘机位置三维坐标精确定位、位姿自动调整、全断面自动截割,实现了截割无人化。试验自动支护系统,应用自动锚杆钻车,掘进支护自动打眼,自动换钎无需人工干预,掘进效率提高3倍。应用掘进顶板全锚索支护技术,在提高支护强度、实现一次成巷不返修的同时,还满足了回采两巷超前支护需要,为回采工作面取消超前支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辅助系统依托完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不断深化自动化、无人化变革。主副井绞车、采区斜巷轨道绞车创新应用信号提升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电梯式”自动化运行;井下原煤运输集中控制系统接入三个千兆以太环网,实现地面远程集中控制;对地面降压站和井下各采区配电所进行智能化改造,全部实现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目前,矿井已经实现供电、提升、排水、通风、压风、原煤运输等18个异构子系统的自动化集成,累计转岗减员1218人。
智慧矿山建设让经历了人工攉煤、炮采、综采的翟镇煤矿,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通过颠覆思维和理念创新,变革管理架构和劳动组织方式,井下单班作业人员大幅减少,改变了以往的人海战术,让广大职工实现了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职工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我们将深入推进智慧矿山建设,继续在集团公司老区矿井中勇挑大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走在前列,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对于矿井未来智能化发展道路,矿长于永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