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坚持“五点不断线”维护就业大局稳定

2023-01-10 10:08:15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人心暖。就业服务是提高供需对接效率、缓解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方式。2022年以来,山东坚持“五点不断线”,持续强化精准帮扶和专项服务,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就业服务“不断线”、困难帮扶“不缺位”,有效保障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截至12月底,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2万人,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3.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3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1%、159%;2022届高校毕业生留鲁率80%以上。

  抓重点,高校毕业生服务不断线

  为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山东深入实施十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供见习岗位超14万个,比上年扩大一倍,数量居全国第二。创新实施“才聚齐鲁·职面未来”就业服务进校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制作播出8期高校毕业生线上公益就业指导课,推出12期求职招聘短视频。持续加大扶持,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帮助12.66万名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为4.4万名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3150.68万元,为59072名毕业生发放社会保险补贴4435.11万元。

  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2022届毕业生宋晓雨在人社部门的帮助下,成功申请到山东善企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参加就业见习。宋晓雨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由于经验为零,对求职就业比较迷茫,很感谢能有见习的机会,让我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员的过渡。”最终,宋晓雨顺利通过考核,并与山东善企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成为了心仪企业的一名正式员工。

  攻难点,困难援助不断线

  困难群体是就业的重点,更是就业的难点。山东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暖心活动”、农民工“春暖行动”、“同帮共富”人社帮扶等就业服务活动。健全落实服务信息普遍告知等十项制度,制作发布覆盖全省3400多家就业服务机构的“E地图”,推动完成全省161家县级智慧就业服务大厅创建。实施社会保险补贴直补快办行动,今年累计发放社会保险补贴5.5亿元,惠及企业6.8万户。大力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组建文明实践、生态绿化、卫生防疫等多支公岗队伍,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存量由上年末42.3万人降至20.4万人;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超1000万人;吸纳中西部地区脱贫人口来鲁就业完成率在东部8省市排名第二。

  东营市东营区作为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省级地方标准试点,结合本地特色,开发了吕剧文化传承员、沿黄生态巡查员、红色文化传播员等岗位,打造了“东营公岗580”特色品牌,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就业难问题,深受老百姓欢迎。

  通堵点,“线上+线下”就业服务不断线

  山东坚持云端架桥,利用“山东公共招聘网”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等开设活动专区,统筹全省就业招聘需求信息,大规模推送就业岗位,搭建起供需对接桥梁。创新开展“云端带岗”,依托“山东人社”抖音号、齐鲁壹点APP政务频道,邀请本省优质企业招聘负责人进行云端宣讲和岗位发布,为各类企业和求职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全省累计组织直播带岗1909场次,累计观看2330多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61万多个,在线求职55万余人次,在线投递简历17万余人次。同时,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就业服务,轮动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百日千万网络招聘”“金秋招聘月”等线下招聘活动,累计举办活动1725场,组织用人单位48323家,提供岗位数132.8万个。

  聚焦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不断线

  山东探索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调查发布制度,依托全省用工服务专员,深入走访了解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需求的职业(工种)名称、技能等级、需求人数等信息,形成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按季度进行集中发布,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同时,开展常态化企业用工服务保障,设立用工服务专员2600余名,“一对一”对接服务重点企业,帮助2.3万家企业解决用工82.7万人次。

  山东比亚迪项目人力资源负责人宋瑞说,“强化重大项目用工服务,人社部门针对比亚迪项目‘招工难’问题,联合发改等部门,组织6所驻济技工院校实地考察,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400场余场,累计帮助招用1.3万余人。”

  现亮点,推动就业政策宣传不断线

  开展就业工作“重点宣传季”“剧场话就业”系列短视频等集中宣传活动,推动稳就业各项政策应知尽知、家喻户晓,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聚焦公益性岗位开发、应对疫情就业举措、高校毕业生就业、援企稳岗等10多个主题,进行了广泛新闻发布、系列报道、直播互动、主题采访、人物专访等,打造了有声有色有影有文的宣传矩阵,推出“一揽子”宣传举措,广泛宣传山东就业工作,有效传播了就业好声音、好故事、好经验,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初审编辑:赵洁

责任编辑:杜郑敏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