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花集团:以科技之“肩”扛起产业责任

2015-06-17 16:55:00来源:大众网作者:
    大众网烟台6月15日讯 进入6月,以“家有鲁花自然健康”为主题的社区文化节在省内各地如火如荼,鲁花食用油科普展走俏武汉,花生和花生制品营养与健康正吸引着越来越多老百姓的关注。
    与此同时,在6月5日开始的2015第十届东亚国际食品交易博览会上,鲁花集团还密切关注了解花生粕的增值、加工新技术……“鲁花集团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服务于消费者,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鲁花集团总裁孙东伟如是说。
  
责任在肩,民营企业扛起民族产业大旗
    责任在肩,民营企业扛起民族产业大旗
    鲁花把“责任”二字看得很重。早在20年前,鲁花集团董事长孙孟全就说过:“企业小了是自己的,大了就是国家的、老百姓的。”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鲁花从来没有将目标锁定在自身的经济利益上,而是放眼世界,将鲁花的发展与中国花生产业、中国农民的增收、中国食用油产业的未来“绑定”在一起。
    中国是一个食用油短缺的国家,2014年度我国食用油年需求量为3167.4万吨,然而需进口的食用油就高达2002.7万吨,食用油自给率不足37%。随着国外转基因大豆的进入,中国的油脂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油脂企业纷纷落马,我国农民相继出现了“卖难”等问题。但由于鲁花近年来的发展与拉动,中国的花生产业却一枝独秀,呈现了供求两旺的景象。
    尽管如此,有了大豆产业倒下的“前车之鉴”,鲁花集团仍然时刻为避免花生产业重蹈覆辙而努力。用鲁花集团总裁孙东伟的话说,对于中国花生产业,“鲁花不但有危机感,更有紧迫感。”
    推动中国花生产业的发展,依靠什么?鲁花给出的答案是:科技。
    鲁花集团承担着许多国家科技项目,2011年国家富民强县科技项目《高产高含油花生良种繁育高产栽培及精深加工产业花开发》只是其中之一。如今,这个项目已经初步实施,新疆的农民已经种上了高产、高含油的花生。高含油花生是个什么概念?举例来说,农民常规种植的花生含油率为38—50%,那么通过改良后的高含油花生,含油率则达到60%以上。鲁花拿出专门经费,联合科研机构共同研究,培育出种子供农民种植,再以高于普通花生的价格收购。这样一来,农民的经济效益上去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上去了。
    这一技术的推广,对于农民增产增收,对于中国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但事实上,进口花生的价格比国产花生的价格要低,品质也不次于国产花生,为什么鲁花不进口花生呢?孙东伟说,这就要回到鲁花集团的宗旨——产业报国,惠利民生。
    对于鲁花集团来说,这八个字绝不是喊口号,唱高调,而是刻在心上的行为准则。鲁花集团董事长孙孟全曾经这样概括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优质的花生油是农民兄弟的真诚奉献,您吃的每一滴花生油,都是对农民兄弟的关爱。”在鲁花人的心里,鲁花是一个依靠农民、农产品发展起来的企业,爱农民就是爱自己。因此,多年来鲁花从没给农民打过一个白条,全部是当天收购,当天兑限。
    为了农民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增收致富,鲁花把很多花生油生产基地都建在了中国贫穷的地方。03年,鲁花在山东的西部——到处都是盐碱地的定陶县建立了年产15万吨的花生油加工厂;04年,在河南的周口地区建起了一座年产10万吨的花生油加工厂;其后,又陆续在河北的深州、辽宁的阜新等多个贫困地区建立了花生油加工厂。当地的农民都无限感慨地说,“鲁花的工厂就是我们农民的工厂!”
    科技为先,引领中国食用油“二次革命”
    20年前,“滴滴鲁花香飘万家”这句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其背后是中国食用油工艺的一次“革命性”变化。
    上世纪80年代,食用油的生产工艺只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土榨油,生产工艺简陋,卫生条件差,做菜时冒烟起沫,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另一种叫浸出法制油,用这种方法制出来的油经过高温精炼,无色无味、营养受到损失、而且有溶剂残留、不利于人体健康。
    从1986年至1992年,以孙孟全为代表的鲁花人历经六年的千辛万苦,成功地研制出了5S纯物理压榨工艺。花生米精选之后,通过轧胚、蒸胚、炒胚之后,进行物理压榨,产生初榨花生油,然后经过精细过滤和恒温储存,灌装、入库和出厂。整个过程,对每道工序都进行严格的工艺控制和质量检测把关。
    该工艺具有明显的五大优势:一、纯物理压榨技术代替化学浸出,避免了高温精炼和化学溶剂对油品的污染;二、“生香、留香”技术,完全激发和保留了花生中的香味物质;三、“无水化脱磷”技术,去除有害物质,完全保留油品中的活性营养;四、恒温储存、天然VE保鲜技术,确保食用油中的天然营养成分不变质;五、彻底去除油品中黄曲霉素技术,这也是鲁花最核心的技术。被称为中国食用油的“二次革命”。
    去除黄曲霉素是一个世界级难题。由于黄曲霉素广泛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及粮油作物中,世界各国对食品都设定了一个“限量标准”,我国的标准是不超过20μg/kg。
    鲁花集团研发出的黄曲霉素去除技术,不但能彻底去除油品中的黄曲霉素,而且不改变花生油的营养、风味等品质特征。整个工艺过程不需要加入任何化学物质,也不产生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这一技术填补了世界该项技术的国际空白,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大作用。
    凭借此技术,鲁花花生油开创了黄曲霉素“零时代”,引领了人们对花生油的新一轮消费热潮,践行了鲁花创业初期就立下的“绝不让消费者食用一滴不健康的油”的诺言。2013年,以去除黄曲霉素为核心技术的鲁花5s压榨工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刷新了中国食用油行业20多年来的“技术新高”。
鲁花5S压榨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其他食用油领域,2007年,鲁花“10万吨浓香葵花仁油剥壳压榨、无水脱磷新工艺”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做出了新的贡献。
    科技引领,鲁花集团始终站在中国花生油标准的“潮头”。2002年5月,全国30多位油脂行业的权威专家,对鲁花独创的5S纯物理压榨工艺进行研究,参照鲁花花生油现行的企业标准,对花生油国家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鲁花被列入国标《花生油》修改单位的第一位。修改后的国标于2003年11月发布,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但作为中国花生油第一品牌,花生油生产的龙头企业,鲁花花生油各种生产指标远高于国家现行标准。
http://img1.dzwww.com:8080/tupian/20150616/53/8409461450504039565.jpg
创新提升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今年33岁的李秋,2008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鲁花集团工作,接手的项目便是花生粕增值、加工新技术的研发,并于2014年获得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支持,建立了产业化示范线。为此,鲁花集团投资成立了莱阳鲁花生物蛋白有限公司。
    花生粕,实际上就是压榨花生油之后剩余的产品。用其制作饲料,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鲁花生物蛋白有限公司并不是对花生粕简单装袋出售,而是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精深加工,使其适口性好、小肽含量高、富含多种有益菌。动物食用后,可以提高吸收利用率,减少抗生素的用量、降低排放,保护环境。
作为花生油产业的下游产业,鲁花生物蛋白把目标瞄向了精品农业,与鲁花集团旗下的花生油、调味品等主产业一起,共同致力于改善人们的餐桌。
    事实上,鲁花集团将产业链下延,眼前的成本是极高的,而收益远低于直接卖给饲料厂。但当发展绿色农业、环境保护成为一个国家级的课题,鲁花人认为他们责无旁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梁胜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