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婷婷1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发表致辞(摄影 张宇)
熬胶体验(摄影 张宇)
阿胶印字(摄影 王伯强)
药王山(摄影 张宇)
千人太拳(摄影 张宇)
大众网讯 (赵洁 张婷婷) 8月11日,由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和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山东省文化厅、山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走进东阿阿胶, 来自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希腊、荷兰、科威特、新西兰、韩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波兰、阿根廷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知名摄影师汇聚东阿古城摄影采风。
“万户喜鹊吉祥地,千年阿胶福寿乡”,东阿是中国阿胶之乡,生于斯、长于斯的东阿阿胶作为此次摄影大会的主场代表,悉心准备了阿胶古法炼制、东阿药王山祈福、千人太极拳震撼群演等互动体验,更有六星级标杆科技园区展示。来到东阿阿胶的摄影大师们,穿越近3000年的时光,体验时尚与经典的交相辉映,古老与现代的相融共生,感受“滋补国宝” 东阿阿胶的独特魅力。
在阿胶井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玉峰向来自世界各国的摄影师讲述了阿胶的“故事”。秦玉峰说,阿胶因产于东阿而得名,这种中药材得以流传三千年,离不开两个元素,一是东阿水,它是炼制阿胶的重要原料;二是掌握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传人,他们使阿胶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延绵不断。
在“炼胶坊”,外国摄影师们“穿越”到了三千年前的工坊。熬胶、挂旗、晾胶、擦胶等每道工序都要有人亲力亲为。掌握熬胶技艺的师傅站在直径1米的大锅旁,用2米长银铲搅动着糊状胶体,整间屋子里弥漫着阿胶的香味。摄影师里三层外三层地聚拢上来,用镜头记录下阿胶的传统制作工艺。
在阿胶生物科技园,外国摄影师们又见到了另外一番阿胶生产制作的景象。生产车间内罕有人影,偶尔出现一两个人,也是全副隔离装备。原来如今阿胶的多数生产流程已完全由计算机和机器人完成,无需像三千年前那样,耗费大量人力。古今生产方式的巨大差异,让部分摄影师不敢相信。他们与讲解员多次确认后才明白,古老工坊与现代化工厂生产的是同一种中药材。
在现代化厂房外,一千人组成的太极方阵同样引起外国朋友的惊叹。据悉,这起源于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职工自发组织的健身养生活动,后来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企业文化。外国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了这精彩瞬间。
东阿阿胶因坚守传承而绵延三千年,因持续创新而卓越不凡。东阿阿胶的阿胶生物科技园按照国家5A级工业旅游标准设计,东方韵味与西方现代浑然天成,不愧为“六星级标杆科技园区”!连国际友人们都竖起大拇指:Wonderful!
行云流水的演绎、精湛完美的技艺、匠心道地的传承……古老与现代在东阿阿胶完美融合。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都被定格成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画面,从东阿,走向世界。在东阿,见天下,让世界富有观察力的眼睛,记录这东阿之美,阿胶之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婷婷1
癌症的折磨和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让吴敏难以承受,生命垂危,深圳北大医院给家属一连下了几张病危通知书。癌症的折磨和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让吴敏难以承受,生命垂危,深圳北大医院给家属一连下了几张病危通知书。[详细]
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详细]
高空飞行时的美军U-2飞行员自拍图。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8月28日报道称,美国空军计划于下一财年增加军官和在役飞行员的奖励津贴和飞行补贴,作为防止飞行员人才外流的措施之一。[详细]
9月1日,在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救生员向游客介绍裂流的危害。8月31日,由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和当地海洋部门联合制作的我国首批裂流警示标识在海南三亚、陵水的重点滨海旅游区树立完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