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4
海报新闻
手机查看
大众网记者 刘乐 通讯员 马腾 报道
工程师作为将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群体,是建设制造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2024年以来,枣庄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卓越工程师”的战略部署,围绕“强工兴产 转型突围”发展战略,聚焦产业所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评价机制改革,逐步形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工程师队伍,全市工程师人数达到2.2万人,成为产业突破、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
聚焦机制改革“核心点”,探索工程师人才评价新方式
围绕重点企业实行“举荐制”。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禀赋特色,探索“单独报送、单独标准、单独评审”机制,实行董事长署名“举荐制”,144名企业优秀人才直评高级职称,典型做法被省委改革办以《地方改革案例》上报中央改革办;围绕重点项目创新“直通车”。以创新能力、实绩贡献为导向,打破“四唯”限制,对于突破省级重点项目关键技术难题、有重要贡献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可不受原资历资格限制“直通车”申报工程师,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围绕锂电产业开设特色职称。在全省首次获准设立锂电相关职称评审专业,84名锂电产业人才获评锂电技术工程师,“锂电特色产业发展”课程学习量达7.98万人次,助力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建设。
瞄准要素赋能“关键点”,汇聚工程师人才培育新动能
做实平台基础。搭建涵盖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建设工程等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线上学习平台,录制锂电产业、数字技术等地方特色课程,联合职业技能院校共建共享线下实训平台基地,有效覆盖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标志性产业链,建立工程师成长实训发展新渠道;强化要素保障。完善政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将部分工程技术职业纳入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打造高端化工高端制造联合体、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联合体,共建“双元”育人产业学院,支持枣庄工程技师学院与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共建海信产业学院,探索建设“技工院校—产业园区”联合体,通过订单班、协议班培养工程领域人才3600余人。
加速数字化转型。结合当下数字化发展趋势,打造数字创新引领工程、数字技能精进工程、数字人才服务工程三大工程,围绕数字技术实施知识更新,成立由政府单位、科研院校、重点企业、行业协会等36家成员单位组成的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联盟,启动“枣聚人才·数造未来”数字技术人才培育项目,举办数字经济人才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省级高级研修班及产才对接会3场,32人取得人社部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合格证书,324名工程师参加研修项目,有效提升了工程师人才服务产业能力。
把准人才服务“发力点”,涵养工程师成长发展新生态
畅通发展路径。创新开展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构建纵向可晋升、横向可贯通的立体式发展空间,312名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实现“双向”发展。优化外地调入人员职称确认服务,与临沂、济宁、菏泽、徐州等地签订职称互认协议,共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互认机制,67名工程师实现证书互认,进一步打破了人才发展流通壁垒;优化服务供给。在市主流媒体开设人才故事会、人才集锦等栏目,设立工程师人才典型模范代表,在全社会逐渐形成崇尚工程师、尊重工程师人才的浓厚氛围。建立定向精准对接服务专员制度,为重点企业配备服务专员,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工程师参加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杰出工程师、齐鲁最美工程师等人才工程评选,发放“惠才卡”,一对一提供医疗健康、子女入学、志愿服务等全链条服务,提升工程师人才服务水平;实现产才融合。高位启动实施“榴枣归乡”工程,整合各部门人才服务职能和政策资源,形成支持人才发展政策清单,向企业工程师定向推送职称评审等政策,提升金融授信额度,为其创新创业提供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支持,激发工程师创新创业活力。建立我市“企业优秀工程师”人才库,485名创新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副高级以上工程师入库,用好用活工程师技术智力资源,举办各类科技专家服务活动和科普宣讲活动,赴工程一线提供帮包指导,为优秀工程师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和载体,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责编:刘乐
审签:张田夏荫